乘著英國的軍艦回到了她的故鄉──丹麥。
建立紅軍
在彼得格勒發起的武裝起義──「十月革命」,其中心成員,具體上是由該都市的勞工們在二月革命後形成的四萬名「工人赤衛隊」、守備隊士兵以及波羅的海艦隊的士兵等所組成。然而要守護「革命」成果、持續與「反革命勢力」鬥爭來說,這樣的規模依舊有明顯的不足。於是在一九一八年初,「工農赤衛隊」開始形成。由於這是由十八歲以上的人士在個人志願下所組成的隊伍,因此形成速度緩慢。然而就在德軍於兩個半月後開始進攻俄羅斯國土後,志願兵的數量在響應「保衛革命」的號召下,呈現了迅速成長的趨勢;同年三月,紅軍的數量已達二十萬人。雖然這樣的規模仍有些不足,但他們靠著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有了「喘息」的機會。同年五月,在紅軍將志願制改為徵兵制後,到夏天時,士兵數量已達五十四萬人。
士兵人數變多後,接著問題就在於指揮官了。創設紅軍的核心──軍事人民委員托洛斯基,在此時開始考量是否利用舊軍軍官來當他們的軍事專家,或者應該說,他也沒有其他人才可選。不過為了在政治上進行管控,一位軍官身旁會配有兩位政治委員;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在確保「黨的優越性」的前提下,重新編製軍隊的做法。在政策推行下,共有多達兩萬人的舊軍軍官受到採用與任命。布爾什維克的軍隊民主化構想,在於廢除舊軍軍官團,並廢止軍隊中的階級與稱號;其中由士兵選舉出自己指揮官的做法特別引人注目,雖然從這些方法來看,現實的紅軍呈現出了大幅度的退步,但這是在當時世局中最為實質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紅軍在蘇維埃社會中,以擁有最高的黨員組織率而自豪,並且對政治方面幾乎未做出任何干涉。
事情發展至今,俄羅斯內戰依舊未曾停歇。國家東、南、北邊持續發生著戰爭。八月三十日,列寧自身也成為了恐怖攻擊的目標。這天他在工廠集會中,遭到社會革命黨的女性恐怖分子狙擊,幸好子彈只貫穿了他左肩上方,並未造成性命危險。九月初,全俄羅斯中央委員會宣言將堅決對「白色恐怖」進行「大舉的紅色恐怖」來進行報復,他們在彼得格勒總共處決了五百一十二名支持帝制的政治家與軍人。
就如同托洛斯基所說,在紅軍還在成長的途中,「革命被敵人從四面八方包圍」。十一月,西西伯利亞的鄂木斯克產生了由前黑海艦隊總司令高爾察克組成的政權,並於翌年三月,領軍朝莫斯科進攻。在高爾察克軍的猛烈攻勢下,紅軍因為及時受到農民游擊隊幫助,才在六月時漸漸支撐住了高爾察克軍的攻勢。七月,輪到南俄羅斯鄧尼金的義勇軍往北攻了上來,莫斯科在十月再次進入危機狀態。此時因有馬赫諾帶領的農民軍自義勇軍後方逼近,才成功止住了白軍的攻勢。不過又沒過多久,坦波夫爆發了安東諾夫領導的「農民戰爭」,在「解放人民與馬」的口號下,這場叛亂殺光了該地區的所有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