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身體!重大研究發現:20歲到60歲新陳代謝能力不變,中年發胖與年齡無關

2021-08-13 15:10

? 人氣

肥胖,示意圖。(取自jarmoluk@pixabay/CC0)

肥胖,示意圖。(取自jarmoluk@pixabay/CC0)

每個人都知道關於新陳代謝的傳統觀點:20多歲起體重逐漸增加,是因為新陳代謝減慢,尤其在中年左右更容易發胖。女性比男性更難控制體重,因為女性的新陳代謝比男性慢,而更年期女性的新陳代謝還會再進一步減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根據12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論文,我們對新陳代謝的理解錯得離譜。該研究6500名參與者來自29個國家/地區,年齡從8天到95歲不等,研究人員每天記錄他們的熱量消耗。

數據發現,人體的新陳代謝按照年齡分為四個不同時期,兒童期與青春期的代謝能力每年穩步下滑;20歲到60歲的基礎代謝率保持穩定,就連懷孕也無異;並且在控制其他變因後,男性和女性的新陳代謝能力亦無明顯差異。

因此,儘管體重增加的原因與以往一樣──攝入的卡路里多於燃燒的卡路里,但其實發育期孩子的熱量消耗並沒有明顯比成年人多,中年發胖與年齡讓新陳代謝減慢無關,男性也並沒有比女性更容易減肥。該研究的結果破除我們對人體新陳代謝的既有認知,也可能對醫療用藥產生影響,例如醫生恐怕要重新斟酌適合兒童和老年人的藥物劑量。

台灣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就有8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圖/Pexels圖庫)
台灣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就有8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圖/Pexels圖庫)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醫學系教授安德森 (Rozalyn Anderson)指出,她對調查結果感到「震驚」,「我們將不得不修正我們的想法。」美國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教授雷德曼(Leanne Redman)指出,這是一篇將改寫教科書的「關鍵論文」。

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教授拉弗里(Gareth Lavery)指出:「這些有趣的結果表明,我們可能需要更謹慎地根據年齡和代謝率來定制健康建議和疾病管理。為了維持我們晚年生活的質量,我們下一步應基於對人類代謝變化和能量消耗的了解,來製定營養和公共衛生策略。」

隨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議題,更受到重視。(圖/Andrea Piacquadio@Pexels)
隨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議題,更受到重視。(圖/Andrea Piacquadio@Pexels)

人類新陳代謝變化的四大階段

有關人體代謝研究的成本通常比較高昂,因此大多數已發表論文的合著者都很少,但這項新研究共有多達80多位合著者,結合6間科學實驗室40多年來收集的數據成果,才獲得足夠信息以解答人類一生新陳代謝變化的謎團。首席研究員、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演化人類學家龐策(Herman Pontzer)表示,所有參與研究人員都同意分享他們的數據。

研究人員使用測定熱量消耗的「黃金標準」方法──雙標水法(doubly labeled water)──來​​研究代謝率,即通過穩定性同位素追蹤一個人在日常活動中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來測量其燃燒了多少卡路里,並藉由參與者的身高體重、體脂肪率,來計算個人的基礎代謝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