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選擇離職的美國員工數量達到了至少20年來的最高水準,這表明許多職場人士對未來前景感到樂觀,但是對於那些想要勉力跟上經濟復甦步伐的企業來說,員工在此時離職就是雪上加霜。
此番離職潮標誌著,與新冠疫情最黑暗的那段日子相比,形勢已經發生了急劇轉變。當時,面對席捲全美的公共衛生及經濟危機,上班族曾千方百計想要保住飯碗。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4月份有2.7%的美國員工離職,不僅高於一年前的1.6%,還創下了至少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有的員工跳槽到業內其他公司,有的則乾脆轉行到新行業,為留住人才,用人單位紛紛開出了加薪以及晉升條件。而員工求變的心態則表明,儘管失業率依然在高位,但許多專業人士對於跳槽後的事業發展前景依然充滿信心。
雖說離職率上升加重了僱主的離職成本負擔,有時還會導致業務中斷,但勞工問題經濟學家指出,由於人們會被吸引到那些更適合自身技能、更貼合自身興趣和生活的崗位上,離職率上升往往是就業市場健康的標誌。
2020年3月,愛德華・摩西(Edward Moses)被一家軟體公司聘為資訊技術專員,當時他以為,自己將和其他團隊成員一起,為公司在全美四個辦公室的同事提供技術支持。然而,經過一輪裁員後,他發現團隊中只剩下一名成員——他自己。「等於是我一個人要處理所有的求助。」37歲的摩西說。
他說,那段日子工作很緊張,而晉升的機會十分渺茫。鑑於他在績效評估中的良好表現,公司為他加薪5%,但沮喪的心情並未因此打消。今年春天,摩西提出辭職申請後,開始了新的工作,這一次,他進入了新的行業——成為電子簽名公司DocuSign Inc.的一名技術文檔工程師。
「能夠重拾我對優雅文法的熱愛,還把它變成一份工作,這種感覺太棒了。」摩西說。他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
推動這股「離職潮」的因素不止一個。許多人不願回到以往的工作狀態,他們要麼是鍾愛遠距辦公帶來的靈活性,要麼是在疫情完全消退前不想回到辦公室。有些人則被疫情期間的超額工作量和壓力拖得身心俱疲,還有的想找一份薪資更高的工作,來彌補配偶失業造成的損失,抑或是利用過去一年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職業規劃,由此改變了發展方向。
總之,人力資源主管和勞動力專家看到一波離職潮來臨。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 Inc.)今年3月對2,000名員工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計劃很快跳槽。
「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 人力資源顧問史蒂夫・卡迪根(Steve Cadigan)說,他曾在領英(LinkedIn)創立之初擔任該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人們需要花時間認真思考,『我要如何擺脫現在的狀態,然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一場巨變。」
疫情前,詹尼卡・德雷尼(Jenica Draney)是Utah Global的一名行政人員,這家半公半私的機構隸屬於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專為留學生提供各項服務。然而疫情爆發後,課程轉到了線上,用她的話說,她扮演起了相當於Utah Global「產品經理的角色」,負責監督網路作業的完成情況。
「我是真心喜歡尋找和發現哪裡存在瓶頸,也很享受解決這些瓶頸的過程。這和我以前的工作不一樣。」33歲的德雷尼說。
在猶他大學要求行政人員返校工作後,原本就因為新角色而興奮不已的德雷尼更加堅定了一項新的職業規劃。她不願返校;遠距辦公的方式更適合她,另外她對疫情形勢也感到擔憂。於是,她自掏腰包參加了一項培訓課程,拿到了敏捷開發顧問(Scrum Master)的認證證書,這項工作的內容是協助軟體開發團隊進行溝通,推動達成目標。很快,她就在科技教育類軟體供應商Pluralsight謀到一份解決方案架構師的差事。
「科技行業的就業機會多得不可思議。我想我是進入到了一個充滿機遇的行業。」德雷尼談到。
對於許多想要有所轉變的職場人士來說,他們的選擇似乎不少。政府的經濟刺激開支和活躍的消費者支出正在給製造業、娛樂業和酒店業等行業帶來提振。僱主們也在招兵買馬,一心想將理想的人才招致麾下。
「肯塔基州的就業市場才剛剛起步。」伊恩・克勞福德(Ian Crawford)說,這位項目經理4月份時離開了一家大型工業企業,加入了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一家名為Fabricated Metals的製造企業。
克勞福德在前公司蠢蠢欲動之際,他無意中得知,公司內部有一個職位空缺。於是,他打開了封存已久的簡歷,一番更新後,便提交了職位申請。就在他等待迴音期間,領英上發來提醒,一家他一直關注的公司最近有一個職位在招人。
他說,「我是不相信命運這些說法的,但它的職位描述幾乎和我的簡歷完全匹配。」他按下了「職位申請鍵」。數日後,33歲的克勞福德拿到了這份工作,不僅底薪比他要求的更高,還有季度性激勵獎金。
僱主們也在想方設法避免人才的流失。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北美業務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Mai Lan Nguyen表示,該公司離職可能性較高的員工中,有65%的人在2020年都得到了晉升或是換到了新的崗位。「我們一點也不敢鬆懈。那些一流的人才有很多選擇。」她談到。
一些僱主還注意到此次離職潮的一個特點,那便是新員工的離職率較高,其中許多人入職後就開始遠程辦公,未曾與同事們謀過面。
疫情期間,總部位於底特律的貸款機構Ally Financial Inc.招聘了約2,000名員工,該公司首席人力資源官凱西・帕特森(Kathie Patterson)說,這些人「連公司的大門都未曾踏進半步」,而該群體的離職率是全公司最高的。「現在,維繫和老員工的關係要比同新員工建立感情更加容易。」帕特森說。
她指出,得益於遠距辦公的興起,競爭對手公司和科技公司的招聘範圍也因此得到擴展,那些數位化技能嫻熟的員工隨時可能被全美各地的僱主挖走。她說,Ally Financial希望,公司推出的「主人翁」計劃可以培養員工的忠誠度和「主人翁意識」。2019年啟動的這項計劃將向每位員工發放100股股票,股票將在員工入職滿三年後授予。
從跳槽數據中,人力資源顧問卡迪根發現了一些長期性趨勢。他說,「安全感曾經意味著靜止,而今,職場安全感更多體現在了變化中。我的工作換得越多,認識我的人就越多,我的人脈就越廣,就越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從而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工作,同時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
自稱「人脈專家」的梅蘭妮・查韋斯(Melanie Chavez)在疫情期間換過兩份工作。第一次並非出於自願:她在去年6月被裁員。雖然找到新的工作,但28歲的查韋斯說,新工作並不是很適合她。
突然有一天,一家高管獵頭公司在領英上給她留言。今年春天,查韋斯正式入職這家公司,成為一名研究助理,其工作職責是幫助客戶中的非營利機構物色不同類型的高管人選。查韋斯的社交能力以及她對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的熱情恰好滿足了這份工作的需求。
「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她說,「我真的感覺自己會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