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短短幾分鐘天搖地動,5萬間房屋全毀,8萬7000間半毀,約3萬個家庭無家可歸,2200多人死亡,逾1萬2000人受傷。然而這場芮氏規模7.2、災情慘重的大地震,發生第二天就幾乎從國際新聞版面消失,被世人忘卻或忽略。因為15日,阿富汗神學士(Taliban)游擊隊攻進首都喀布爾(Kabul),各國緊急動員展開近代規模最大的空運撤離行動,美國20年「最長的戰爭」以羞辱畫下句點。
台灣友邦海地(Haiti)雖然就位於美國「後院」,但一直都是西半球最貧窮、最混亂的國家,今年更是流年不利,曾在2018年5月訪問台灣的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因為任期爭議、貪腐醜聞引發大規模示威抗議,暴力黑幫肆虐無所不在。7月7日,摩依士在家中遭到暗殺,身中12槍,案情至今疑點重重,本來就混亂的政局火上澆油。海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延燒至今,在摩依士死後才從美國政府拿到第一批疫苗。
然後是8月14日重創西南部的大地震,17日掃過南部的颶風葛瑞絲(Hurricane Grace)。上天似乎在測試海地的極限:這個1140萬人口的國家到底能承受多少天災與人禍?
更可憐的是,海地還沒有從2010年1月的芮氏規模7.0大地震、同年10月的霍亂疫情大爆發復原,整個國家幾乎可說是一座「災民的國度」。更可憐的是,與之同時的阿富汗天翻地覆攫取了世人的目光,全國皆災民的海地只能扮演配角。許多地震災區苦等11天才等到第一批救援物資;勉強運作的醫院為了接收新傷患,只能驅趕根本無家可歸的舊傷患。
相距8000公里的海地與阿富汗,看似沒有任何交集,但其實境遇堪稱難兄難弟,兩者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失敗國家」(failed state),禍根一大部分由帝國主義者種下:阿富汗先後淪為英國、蘇聯、巴基斯坦、美國、印度的「大博弈」(The Graet Game)籌碼;海地雖然立國超過200年(1804年獨立),但先是被前殖民宗主國法國百般剝削壓榨,之後長期被美國操弄擺布。近來在阿富汗執行「喀布爾大撤退」的美軍陸戰隊,曾在1915至1934年間佔領海地。
無論是阿富汗抑或海地,始終被入侵者與佔領者視為俎上魚肉或線下傀儡,始終無法建立可以獨立運作、有效運作、本國利益優先的政府,因此一次又一次墜落天災人禍的深淵,沉沒到底。美國2001年進軍阿富汗之後展開的「國家建構」(nation building)工作,如今更是已成為天真、傲慢、失敗、幻滅的同義詞。但與阿富汗相比,海地的「國家建構」其實還有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