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一篇封面文章中將「銳實力」定義為依賴「顛覆、恃強凌弱與施壓,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推行自我審查」。
奈伊:軟實力依然是西方的優勢
面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銳實力影響,最先使用「軟實力」說法的美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1月26日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中國和俄羅斯利用「銳實力」在國外操控輿論(約瑟夫·奈伊把這種做法簡稱為「信息戰」),所帶來的挑戰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面對這樣的挑戰,民主政府和社會不能簡單模仿威權國家的方式來應對他們,也就是說,不能對「銳實力」反應過度,從而損害西方國家的真正優勢。他說,「就是到今天,這些優勢來源於西方的軟實力」。
他說,因為「軟實力」依賴的是自願,從人的自主性角度來說,是更受歡迎的一種做法。而硬實力依靠的是威脅和勸誘。
他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解釋了「軟實力」和「硬實力」的不同。他說,如果有人拿槍指著你,要你交出錢財,拿走你的錢包,這時你的想法和願望都已無關緊要。這就是硬實力。如果他通過說服要求你把錢財交給他,他就改變了你的想法和願望。這就是軟實力。
奈伊:銳實力的使用由來已久
約瑟夫·奈伊說,中俄的「銳實力」實際上是「硬實力」的一種。他說,敵對勢力互相操控思想、政治視角以及選舉進程並不新鮮,在冷戰期間,美國和前蘇聯都對對方使用過這樣的方法。比如,在1980年代,蘇聯的克格勃就編出故事說,愛滋病毒實際上是美國政府的一種生物武器;2016年大選期間,有流言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的競選主任在華盛頓的一家餐館虐待兒童等。
他說,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這種做法如出一轍,就是利用虛假信息來達到惡意目的。不同的是,現代網絡和社交媒體,與過去使用間諜相比,傳播更快捷、更便宜、更安全、並更容易被否認。
奈伊:銳實力的使用有損中俄軟實力
不過,約瑟夫·奈伊說,如果「銳實力」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西方民主進程,並損害了民主國家的形象,但是,「銳實力」並沒有提高侵略國家的「軟實力」,相反,損害了他們的「軟實力」。
他說,俄羅斯在國際政治中扮演破壞者的角色,自然免不了承擔了不少的成本;中國想結合「軟實力」和「銳實力」,但是適得其反。他舉例說,澳大利亞民眾本來對中國的好感度在增加,但是在發現中國利用「銳實力」干預澳大利亞政治時,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大幅下跌。
根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的(David Shambaugh)的一項研究,中國每年需要花費將近100億美元來提高「軟實力」,但是,在對30個國家的軟實力指數評比中,中國的排名為25名,僅高於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