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與俄國的入侵
在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歷史中,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揭開「半殖民地」的「近代」序幕,從而與鴉片戰爭以前、自秦漢帝國以來「封建社會」的「古代」,做出時代的區隔。創造出中國這一套近現代史觀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階級,在1937年爆發的中日戰爭中,不願承認「中國的近代化說到底,其實是受到日本影響」,才將中國「近代」的初始,定位在接受西歐文化衝擊的鴉片戰爭時期。
鴉片是在17世紀的時候,由荷蘭治下的爪哇島引進台灣,最初是混合在菸草之中吸食,作為瘧疾的特效藥。當1729年雍正皇帝發布鴉片禁令時,葡萄牙商人每年將100箱鴉片賣往中國。1箱60公斤的鴉片,相當於100位鴉片成癮者1年的吸食分量,由此換算,當時中國約有1萬名鴉片成癮者。但是到了18世紀末,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經手販賣的孟加拉鴉片,在中國1年的進口成交量達到4000箱;這樣計算起來,成癮者已經攀升到40萬人。在英國國內,中國的茶葉成為生活上的必需品,從而導致英國對中國的貿易方面陷入單方面的入超;因此,明知鴉片為禁止輸入商品,他們卻依舊將印度產的鴉片賣給清朝。
1838年,英國對清朝出口了4萬箱的鴉片,大約為400萬人吸食的分量。當時清朝人口約四億,可以換算出100人中就有1位是鴉片成癮者。清朝的道光皇帝為了徹底禁絕鴉片貿易,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特命全權大臣)。1839年上任的林則徐,從廣州商人手上沒收2萬箱的鴉片,花了20天的時間,將鴉片混同鹽水、石灰加以燒毀。英國的駐華商務總監義律(Charles Elliot)向英國外相傳達,(駐華)英國人的生命和財產將受到威脅。1840年,義律的堂兄懿律(George Elliot)率領16艘軍艦、32艘輸送船和醫療船、陸軍4000人,封鎖廣東海口、攻擊廈門,為鴉片戰爭吹響了起始的號角。
道光皇帝於1841年1月發出上諭,對英宣戰。英軍在1842年5月,以25艘軍艦佔領上海,沿著揚子江(長江)一路溯江而上,取得鎮江,佈下大砲,瞄準南京城。最後,承認敗北的清朝於8月簽訂《南京條約》,全文13條的主要內容,一是割讓香港給英國、二是支付遭燒毀的鴉片損失以及其他賠償金,共2100萬墨西哥銀元(約是清朝歲賦收入的3分之1以上)、三是開放廣東、廈門、福州、寧波及上海的港口。
面對英、法聯擊 俄國成為清朝衰弱後的得利者
但在實際上,清朝在鴉片戰爭戰敗後,仍舊將英國稱呼為「英夷」,只將其視為朝貢國之一;反倒是幕末的日本,因這場鴉片戰爭而受到強烈的影響。英國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後,又以亞羅號事件為由,聯合法軍於1857年佔領廣州,掀起第2次鴉片戰爭。1858年,清朝與英、法、美、俄締結《天津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北京的圓明園,使之化為一片廢墟後,又簽下了《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