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滿洲人、蒙古人、漢人、藏人、伊斯蘭教徒這五大種族所組成的共主邦聯──大清帝國,開始嘗試走向民族國家的契機,並非是鴉片戰爭,而是其後爆發的太平天國亂事,以及連帶激起的伊斯蘭教徒叛亂。
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朝出現了由受基督教影響的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之亂;這場亂事的時間自1851年起,持續了14年的光陰。洪秀全出身客家,閱讀新教的傳教小冊後,宣稱自己是耶和華(天父上主皇上帝)的次子、基督(天兄)的弟弟。當太平軍舉旗反叛時,原本只有1萬至1萬5000名的兵力,到了1851年年底佔領武昌之際,兵力已經增長至50萬人。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將南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首都,這時他們的兵力為男性180萬人、女性30萬人。由於客家女性不纏足,因此也以女兵之姿在戰場上活躍。1854年至1855年間,太平天國成長至300萬人。
面對這場太平天國亂事,或許是因為不熟悉南方環境的緣故,清朝的八旗兵絲毫派不上用場,漢人的綠營兵也顯得軟弱無力。清朝政府因而命令南部的有力人士——也就是地方鄉紳組織軍隊,這就是日後中國軍閥的起源。其中著名的軍隊為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被稱為「鄉勇」。
太平天國後來因內亂而衰微,1864年,洪秀全服毒自殺,南京(譯注:太平天國稱「天京」)陷落。殘存黨羽和1853年於安徽省掀起叛亂的白蓮教武裝團體──捻軍合流;清朝政府直到1868年,才成功鎮壓捻軍。
大清鎮壓伊斯蘭教力量 打破長遠族群自治傳統、埋下不滿種子
太平天國之亂,也連帶引發了中亞的伊斯蘭教徒叛亂。1862年,清廷為了抵擋打算由四川入侵陝西的太平天國軍隊,甚至連回民也加以動員。回民雖然是在外表上與漢人無異的伊斯蘭教徒,但長年以來都與漢人處於相互齟齬的狀態下;這次動員在兩者之間引燃了導火線,漢回爆發衝突,各地陸續出現「洗回」事件,也就是漢人屠殺回民的行為。這種漢人與回民相互殘殺的狀況一發不可收拾,一八六四年,庫車回民襲擊清廷官署,叛亂活動擴及新疆全境。
新疆的伊斯蘭教徒並非回民,而是突厥裔民族。1865年,同為突厥裔的阿古柏(Muhammad Yaqub Bek,穆罕默德.雅霍甫.伯克)從浩罕汗國(烏茲別克)前來,掌控新疆的實權。1868年俄軍佔領塔什干(Tashkent)後,浩罕汗國的武裝勢力失去立足之地,也前來投靠新疆的阿古柏。1870年,阿古柏幾乎將天山以南的全境置於統治之下,在喀什地區建立獨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