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調不可信?為何藍綠兩大黨都偏愛全民調提名?

2018-01-31 06:00

? 人氣

不過即使納入民調,作為攸關利益的提名方式,亦難避免爭端,從採取全民調抑或是民調-黨員混合制,到全民調採排藍亦或是不排藍民調,在民進黨內都上演多次茶壺風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莫過於2006至2007年的「十一寇事件」,現在被歸類為正國會,當時任職民進黨秘書長的林佳龍便透過修改提名辦法,採取排藍民調,讓新潮流的許多政治人物都在初選時就落敗。與此同時,民進黨也在2008年遭逢歷史上的大敗,瀕臨瓦解危機,引來黨內對排藍民調的一片檢討聲浪。因此當蔡英文接任黨主席之後,不僅將提名方式從混合制改為全民調,亦基本放棄排藍民調,從而奠定民進黨日後的重建與勝選的基礎

國民黨為什麼也採取全民調?

在黨內環境上,國民黨較民進黨有所不同的是,其嚴密的黨組織和充沛的黨員數量,因此即使捨棄幹部評鑑制度,黨員投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在公職提名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使在2014年,雖然黨中央有意採取全民調,然而在地方反彈之下,還是回歸到民調7成和黨員3成的提名方式。因此在這樣的提名制度下,在部分地方發生黨員投票在關鍵時刻導致結果發生逆轉的情況。所以選後,自然就針對這樣的結果進行了一些制度檢討。

有鑑於民進黨採取不排藍的全民調,以及國民黨過去的經驗,因此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便選擇在此次地方公職人員提名採取不排綠的全民調,以此來避免過往的種種弊端。

而除了前述所說,全民調較能產生高勝選機率參選人,有利青年接班,減少人治的人頭黨員和派系黑箱作業外,由於國民黨中央在過去對地方具有極強的掌控能力,為地方所詬病。因此在採取全民調的同時,也能減少黨中央強勢介入地方的情形,避免地方因此而分裂,不利選情。

所以在選情較為激烈的地區,雖然有些聲音仍對全民調有所微詞,不過在優點遠大於缺點,當前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且適合國民黨黨情的因素下,吳敦義便自始堅守全民調的提名立場。這也使得本次國民黨的初選,相較於過去,爭議已然減少許多。且沒有出現民進黨近日在台南、高雄,從中央到地方各派系殺到見骨的內鬥。

而一旦吳鬆動這樣的立場,開始介入各地選舉,那就不僅走回老路,讓改革打水漂,更可能導致國民黨在2018的提名策略上發生骨牌效應而崩盤。因為黨內參選人看到一個案例成功之後,便會千方百計透過人脈、派系等等關係,來爭取黨中央介入提名,導致黨內將上演毫無秩序的內戰,進而重創2018選情。

對於黨中央來說,自然必須以大局為考量,因而堅守全民調的立場。慶幸的是,此次基隆提名爭議,問題並非出在黨中央,或是全民調的方式,而僅是民調公司以及地方黨部在技術層面上的差錯。在日後只要慎選更有公信力、經驗更為熟捻的民調公司,以及標準化的複查作業,即可避免再度上演此類爭議。

所以說,趁此次爭議而全盤否決全民調的批評,事實上皆並非以顧全黨內大局為考量,而更可能是僅關注增加自身提名機率,甚至願為此致黨於內鬥、分裂的險境。如此舉動並非基層選民所樂見,因為對於藍營支持者來說,早已厭惡黨內高層內鬥不斷,顧私利而輕大義的舊習。

因此就目前來看,國民黨要切合基層期盼,避免內鬥、要爭取最大勝選機會,以利制衡監督民進黨、要促使青年世代交替,為黨注入新血、要避免人治上下其手和派系利益交換,就仍必須堅守全民調的提名策略。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冠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