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翹首盼望、如大旱望雲霓的五倍券終於要來了,行政院周四公布五倍券的規劃內容,從內容來看,五倍券已確定是「煙火節慶」式的政策─政府發錢民眾花錢,皆大歡喜,但振興經濟效果低、更與疫情紓困無關,那些疫情受創者只能祈求分到一些殘渣即足矣!
五倍券的細項與樣張確定,9月下旬開始登記、數位綁定上路,10月上旬開放使用,使用時間半年到明年4月底;外界最關心的是適用範圍,對民眾而言,這涉及到可用五倍券到什麼地方、作那些消費,對業者而言,更是「生死利益」攸關的大事,只要想到政府撒出千億元估民眾花費,自己卻被排除在外,對廠商而言可謂是錐心之痛。
而根據行政院公布的適用範圍,幾近「皆大歡喜不設限」:包括餐飲、夜市、市場、學費、補習費、婚宴、百貨公司、書店、演唱會、體育賽事、旅遊住宿、國內店商網購等皆可,至於「理所當然」該設限不能用的如:繳稅、繳罰單(及行政規費等)、境外電商網購、禮券(因為會造成延遲消費)等還是不能使用。
不過,最讓人訝異、或是「驚喜」的是:電商、外送列入可用範圍。
電商與外送平台會列入的原因,依照蘇貞昌在記者會上的說法,是因為國內電商提出誠意,指國人消費習慣漸有不同,小店家、小攤商在疫情期間有很多通路利用電商,電商願意參與政府振興大計、跟著團隊走。因為電商、外送平台挺在地商家、挺小農,因此要求要在最有效果的首頁設專區,讓小店家、小農最能獲得優惠使用,而且還免上架費、降低抽成等。
電商、外送平台能拿出理由,爭取到列入使用五倍券範圍內,確實是「令人佩服」,因為,他們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可入列。
在疫情肆虐全球時,所有商家、企業淒慘無比時,電商不但是例外產業,更是因疫情而受惠的產業。當大部份民眾無法出外購物消費時,電商是唯一的例外,宅經濟大行其道,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電商平台上解決、得到滿足,甚至原先在實體商店購買的物品也移轉到電商網購了。
表現在業績上就是各家電商營收獲利雙雙飆升;今年5月中的三級警戒之後,國內電商龍頭MOMO業績持續飆升,5月營收增加近5成、獲利近翻倍,6月營收增5成、7月增4成;另外一家大電商網路家庭雖然增幅低於MOMO,但也增加1成多。
其實,不必看電商營收,只看三級警戒之後,暴增到一度暫停收貨的物流系統,就知道電商網購的火紅程度了。
五倍券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藉著增加消費對受創產業紓困,因此剛提出時還有意限縮在幾個受創最嚴重的產業,但隨著使用範圍越來越放寬,這個「對受創產業紓困」的味道越來越淡終至全然消失,因此在正式公告時,「紓困」兩字已不再提起,只強調振興經濟、刺激消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