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6.9%的GDP成長高於市場預期,引起《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媒體質疑,擔憂中國數據真實性。其實美國知名統計專家、《解讀亞洲》合夥人郭馬修 (Mathew Crabbe)就曾在《正解!中國經濟數據:破解官方統計,掌握大陸經濟真相》中,警告企業不應高估中國經濟的真正規模,他認為北京當局在數據上「隱惡揚善」,提醒企業對於中國發布或引用的資料謹慎應對。
郭馬修從1988年開始走訪中國各地,發現許多關於「中國奇蹟」的誇張數字。無論是總體經濟、產業調查或企業財報,都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也是許多外資踏上中國,最後卻鍛羽而歸的主要原因。「過去20多年爬梳中國資料的經驗告訴我,即是已經被認為絕無瑕疵的數字,也可能只是幻覺。」
例如總體經濟方面,郭馬修在書中不諱言,從GDP到貿易數據都有嚴重灌水現象,無法真實呈現總體經濟面貌。「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無疑,」他在書中說:「但仍要對真正的規模保持戒心。
其次,在不同產業調查上,企業也要小心陷阱。例如台商所關切的零售業,郭馬修曾花六個月時間鑽研各種中國所公布的零售業數據,結果發現與實際狀況有嚴重誤差,若企業採用官方版本的數據,都會錯得離譜。
最令人詬病的企業財報,郭馬修也在書中指控,中國企業往往有多套帳本,而且為了賺取各種利益(例如逃稅),往往不惜造假,導致合作的外資企業當了冤大頭。「很多上市公司總能合法地在報表中呈現核心業務有多麼健全,」他在書中寫道:「但背後其實都是靠業外收入支撐」,甚至,很多企業「不只是作假帳,連公司都可能是假的!」他在書中大膽預言,假帳頻傳與債務問題嚴重,中國股市將持續疲弱。
不過郭馬修也替中國緩頰。「像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的一個開發中國家,統計資料出現誤差是可以理解的,」他表示:「我寫這本書不是要計較中國的統計資料有多麼不精確,而是要提醒大家,如何切實理解數字背後的意涵…想要了解中國市場的真實樣貌,實際走上街頭觀察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