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國際間的連橫合縱可能更複雜又多變。中國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未來超越美國經濟規模的可能性大,也已擁有全球第2大的進口市場,更已經是不少亞洲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中國加入CPTPP,對CPTPP當然有加分效果,其它成員國得到的經貿利益也遠高於中國得到的利益。
在此情況下,許多成員國是會在經濟利益考量下,接納中國加入,鐵桿反中加入者到底有多少,值得懷疑;更何況亞洲國家早已接受、或是說習慣於「安全靠美國,經濟看中國」。
即使是被中國施以貿易戰制裁,日前才加入英美的抗中「新三邊同盟」的澳洲,對中國加入CPTPP一事,提出的條件是:直到中方停止貿易打擊澳方出口與恢復兩國部長級接觸,才會贊成中國加入。顯然不是抵死反對,只要有利益都可談,而且條件之一是要中國恢復與澳洲的部長級接觸,這代表的是澳洲還是希望維繫雙方的經貿關係。
再者,中國也可能答應開放、作到符合CPTPP標準,這可能是一石二鳥:既可爭取加入,又可藉此逼迫內部經濟改革;別忘了,中國在20年前,就曾作過類似事情,在中國經濟發展程度尚低、結構脆弱時,由當時總理朱鎔基拍板在談判中退讓以爭取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藉此也逼迫中國經濟結構改革,事後回顧,所有人都把加入WTO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更何況,真要談經濟結構、國營事業比重等問題,已經是CPTPP成員國的越南,有問題與爭議之處也不少,中國未必就是殿後。
而台灣晚於中國提出申請,也可能引發一個問題:台灣加入的進度會受影響。由於中國比台灣先提出申請,而新成員國加入採共識決,除非中國的申請被明確駁回拒絕了,否則台灣比中國先加入的可能性極低,要嘛台灣被中國漫長的談判拖住,要嘛兩岸都能加入,情況也可能類似當年加入WTO時:兩岸同時入會,但中國硬是比台灣早近1個月加入。
官員認為我們早就開始為加入CPTPP做了很多體制跟法規調整,目前大部分都已完成,或許是真的;但拖延如此久、搞到比中國還晚提出申請,絕對是一個重大錯誤,但希望「不致命」,藉著台日友好等因素,能讓台灣在進度上尋回一些優勢。
而政府也別忘了,台灣內部反自由化的力量猶存,官員那句「 加入CPTPP已是社會共識」的話,最好保留一點─單是為了加入就可能要對日本遞出的「投名狀」─允許日本福島週遭縣市農產品─即被部份人稱為「核食」的農產品進口,就可能再次引發社會爭議,但從「為經貿吃萊豬」的案例看,蔡政府大概是要再次「為經貿進核食」,民眾還是該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