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繼續推行未來的計畫,畢竟現行防疫政策需要隔離兩周,仍不太可行」,但他強調,德方相當尊重台灣的防疫規範,因此希望雙邊可以找到促進面對面交流的落實方法。
基民盟受挫,哪些政黨可能組閣?
本次德國大選結果出爐,社會民主黨(SPD,中間偏左)拿到25.8%,險勝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中間偏右)的24.1%,綠黨(GRÜNE,中間偏左)創下14.5%的歷來最佳成績,自民黨(FDP)11.5%,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10.5%,極左派「左翼黨」(Die Linke)4.9%。
許佑格解釋說,即使大選開票結果出現明顯的贏家,德國人在接下一段時間內也不會知道下一屆政府內閣有誰,因為勝選的政黨仍需組建聯合政府,而2017年組閣的時間耗時大半年,這一次組閣談判的進展「有可能快,有可能慢」。
德國總統為虛位元首,總理才是真正的政府領導。各邦民眾選出議員,再由議員選出總理,因此哪個政黨得到的國會席位最多,其推派的候選人就能成為總理。自1949年以來,基民盟和社民黨一直是聯邦議院(Bundestag)中的兩大黨。
社民黨與基民盟的結盟關係或將不會繼續,其與綠黨支持率相加並不過半,因此很有可能要有三個政黨一起組閣。許佑格指出,這就是德國人談論的大聯合政府(基民盟+社民黨)、紅綠燈聯盟(社民黨+綠黨+自由民主黨)、牙買加聯盟(基民盟+綠黨+自由民主黨)。
他並強調,立場不同的政黨進行組閣談判,需要協調彼此的政策合作。例如社民黨注重社會議題、自民黨是市場友善、綠黨關注經濟保護,如果它們要共同合作,必須就這些議題達成共識。此外,也需要針對每個部會首長由哪個政黨擔任,進行討論,三個政黨要聯合的話,需要針對政策簽訂協議,才有辦法組閣。
許佑格指出,傳統來看,德國長輩傾向基民盟與社民黨,年輕一輩則是傾向綠黨,關於為什麼基民盟會在長期執政之後受到挫敗,「我想這可能跟社會議題、氣候保護等重要議題有關,選民認為社民黨與綠黨的表現會更好,因此改變了意向,基民盟內部也對挫敗產生了很多檢討,我看到基民盟醞釀黨內重整,以迎向新的改變」。
德國料將繼續領導歐盟
有鑑於全世界都在關注德國新政府的動向,許佑格解釋,從布魯塞爾的角度來看,歐盟特別關注德國新政府的政策,與它將如何與歐盟繼續合作。放眼全球,包含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內的組織也關注著德國動態與國際定位。他保守預測,在看守內閣期間,外交作為通常不會有太多改變,但最終會有什麼變化,端看新的國會議員與新的政府決定。
本次德國大選,朝野政黨政見提到中國的篇幅比往年都多,關於潛在組閣政黨對兩岸的態度,許佑格指出,這同樣基於新的國會議員與聯邦政府的決策,國會將有經濟外交與國防等多方面考量,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年前德國簽署過印太戰略指導方針,新政府必須基於這套方針制定新的外交政策。
「在梅克爾之前,德國就在歐盟扮演重要的角色,梅克爾延續了這個定位,因此德國一直在歐洲與歐盟代表著重要且穩定的力量,德國新政府應該會維持這樣的情況,並尋求與法國等歐盟會員國繼續合作」,他並強調,「比較難想像德國政府會在未來做出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