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在對異議人士趕盡殺絕的同時,卻能夠善用外國援助造福無數國民,你該拿它怎麼辦?」
——國際開發組織駐盧安達(Rwanda)官員
他拯救1200多人的英雄事績曾經被拍成電影,曾獲美國總統小布希頒贈總統自由獎章,其他的榮銜不勝枚舉。但是今年9月20日,他被自己國家的法院判處25年有期徒刑,而且8項罪名都與恐怖主義、恐怖活動相關。現年67歲的他,恐怕要年過九旬才有可能重見天日。
2004年的好萊塢電影《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回顧20世紀人類社會最慘烈的一場種族大屠殺,票房雖然平平,但是獲得奧斯卡獎3項提名(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也將真實歷史的男主角、前盧安達首都吉佳利(Kigali)千山大飯店(Hôtel des Mille Collines)總經理魯塞薩巴吉納(Paul Rusesabagina)推上國際舞臺,讓他成為20世紀人類社會最黑暗時刻的一盞燈火。
1994年4月6日,人間地獄的大門在盧安達打開
盧安達位於非洲中部東半壁,面積約為臺灣的70%,人口略多於臺灣的一半,國內兩大民族胡圖族(Hutu,佔85%)與圖西族(Tutsi,佔14%)儘管血緣、語言與文化關係密切,但是拜前殖民宗主國比利時分化策略之賜,一直有很深的嫌隙。1990年10月,族群內戰爆發,3年後平息。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Juvénal Habyarimana)與鄰國蒲隆地(Burundi)總統恩塔裡亞米拉(Cyprien Ntarymira)搭乘的專機遭火箭砲擊落,兩位胡圖族總統當場喪生,圖西族的「盧安達愛國陣線」(RPF)涉有重嫌,胡圖族極端分子將刀鋒與槍口指向全體圖西族人,要將他們打入人間地獄。
魯塞薩巴吉納自己是胡圖族,但母親與第二任妻子是圖西族,他當時做了一個因為極為危險、所以極為勇敢的決定:設法保護躲進千山大飯店的1200多名圖西族人與溫和派胡圖族人,而且他真的做到了。魯塞薩巴吉納求助於兵力有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以金錢、美酒、雪茄賄賂胡圖族民兵領袖,撐過腥風血雨的100天。7月15日,圖西族RPF攻入吉佳利,為大屠殺畫下遲來的句點。各方研究者對死難數字估算不一,少則49萬人,多則114萬人。
當人道主義英雄涉足政治
《盧安達飯店》2005年4月在吉佳利首映時,原RPF軍事領導人卡加梅(Paul Kagame)已是盧安達總統,偕同第一夫人出席典禮,對這部電影讚譽有加。然而,1年後魯塞薩巴吉納出版自傳《凡夫俗子》(An Ordinary Man),情勢丕變。魯塞薩巴吉納在書中批判卡加梅大權獨攬,作風日益獨裁,民主只剩表面工夫,司法體制已被挖空,而且只顧一小撮圖西族菁英的利益。從此,卡加梅對魯塞薩巴吉納恨之入骨,《盧安達飯店》也成了好萊塢的向壁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