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節在加拿大舉辦已經超過三十年,從草創初期的台灣作曲家之夜音樂會,一步步擴大規模,成為展現台灣藝文能量的舞台。二○一○年的冬季奧運藝術節是個重大的轉捩點,奧運結束後,溫哥華市中心商會為了延續市中心的人潮,開始邀請許多組織到市中心舉辦活動,台灣文化節正是其中之一。
溫哥華市中心大多是辦公大樓,消費也高於市郊,亞裔人口鮮少到市中心走動,溫哥華市中心商會希望能吸引各個社群的民眾來體驗市中心的魅力,因此提議舉辦各式活動節目來活絡市中心。不過,到市中心辦活動的成本大增,還必須考慮治安、消防公安等問題,導致許多組織卻步,但ACSEA克服萬難,堅持了下來:「我們去市中心的目的是希望能接觸更多的人。」
台灣文化節舉辦活動的地點分散在市中心各處,讓市區的各個角落都熱鬧了起來,連公車都必須為台灣文化節改道,活動前夕總會看到溫哥華街頭上張貼著告示,電台也配合宣導。夏天的溫哥華是搭遊輪前往阿拉斯加旅遊的旅客中繼站,許多剛下船的觀光客在溫哥華第一個碰到的活動就是台灣文化節。為了讓這個活動更能代表溫哥華,ACSEA開始轉型,邀請更多族裔和社群加入,「與亞洲對話」系列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如今,台灣文化節已經成為溫哥華標誌性的年度活動。成為地標的還有LunarFest,溫哥華旅遊局將LunarFest列為溫哥華農曆春節期間的重點活動,展現專屬於溫城多元文化的豐富面貌。
從城市邊陲走向中心,從聚焦台灣轉向與其他社群合作,在過程中,ACSEA團隊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加拿大,同時也更加認識台灣這座島嶼。他們發掘了許多為理念而努力的台灣人,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默默耕耘著,其中有些故事連台灣人自己都不見得知道,ACSEA經常收到台灣人表示意外和驚豔的回饋。吳權益說:「我沒有把這些東西變出來,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做的,我唯一做的是找到另外一個方法讓他們被認識,去發現他新的力量。」這些人事物就像一塊塊璞玉,經過策展團隊的琢磨,散發出美麗的光芒。
過去二十年累積的點點滴滴讓ACSEA團隊慣於面對挑戰,他們總是抱持開放的態度,因為經驗告訴他們,可能性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湧現,不加以設限才能長出豐碩的果實。台灣文化節在加拿大的處境,就像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縮影,中國因素時常影響著活動和策展,但ACSEA並未因此氣餒,反而找到許多方法突破了這些困境。
吳權益說,台灣人時常因為受中國打壓,而無法加入世界性組織,或因為被其他國家和企業視為中國的一省而灰心喪志,怨嘆自己被排拒在外,或為此奔走努力。加入國際組織固然有助於改變台灣的處境,但他並不認為這是首要任務,台灣還有許多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我們太在意光環、太在意頭銜、太在意名分,但台灣有本錢一直在意那些東西嗎?」有些框架是台灣人自己加諸於身的,若跳脫習慣的思維,台灣還有許多空間可以發揮影響力,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