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音是個明白人,因此毫不諱言指出,半導體在地化不會增加供應鏈韌性,或許還會降低韌性。
道理很簡單,目前的半導體供應鏈是數十年演化而成的完整生態,若想短時間內拆解這個生態,成本必然升高,效率自然降低。誠然,四方各自有其比較優勢,如美國的研發,日本的生產設備與化學原料,印度在封裝測試上人力,澳洲的礦物資源,但難度在於整合,而很難想像美國有辦法整合四方利益。
日本與台積電談了半天,也只是合作研發;印度與台灣談了十幾年,總是虎頭蛇尾,晶圓廠落不了地,結果生產汽車的塔塔集團不得不向三星抄作業,每個環節都從頭來,而與台灣的合作還是從最底層的教育層面做起;澳洲的半導體產業基本是一片沙漠,美國給的綠洲想像是海市蜃樓。
換言之,四方整合說得比唱得好聽,而我不相信美國會比我還笨。最好的做法就是向中國抄作業,國內就要有完整供應鏈,少說多做一步一步來。若想加速實現完整供應鏈,將台灣護國神山群咬到美國本土,一一拆解以供養美企,十年之內就能見到成效。
英特爾CEO抱怨美國給台積電太多補貼,而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人員與專利卻留在台灣。牛仔的直白,已經預言了台積電將來在美國一旦遭到「羈押」,很難全身而退。台積電在美國的廠,命懸一線,因為若缺乏聯邦與州政府的補助,哪怕逐年減少一些,都很難生存,而英特爾絕非唯一絆腳石。
讓華爾街押寶英特爾而非台積電並不容易,除非為英特爾注射台積電核心資源。
看前述歷史,光是戴爾與惠普哀嚎一下,就能重創友達與奇美,更別提法國阿爾斯通被美國政府整到不得不讓美企買走其核心部門了。
台積電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儘速在製程環節裡「脫美」,高階技術抵死不給美國,公司高管在北美走動要有危機意識,律師團要找頂尖的,北京救得了孟晚舟,台北是沒那肌力的,王美花,龔明鑫包含蔡英文,在這盤大棋裡,根本靠邊站,不算角色。
很遺憾,即便知道美國挖了個大坑,台積電仍是不得不跳下去。美商務部既然擺起撲克臉,後續衝擊必然一波接一波,全身而退不可能,台積電只能想辦法護住核心資源。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