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等瀕危候鳥吃塑膠!馬尼拉灣沿岸濕地堆滿垃圾,紅樹林恐「窒息」

2021-10-06 10:10

? 人氣

大量垃圾覆蓋馬尼拉灣的納沃塔斯紅樹林。(截自推特)

大量垃圾覆蓋馬尼拉灣的納沃塔斯紅樹林。(截自推特)

老舊磨損的夾腳拖、包裝食物的錫箔紙,皺巴巴的塑膠袋,還有沒瓶蓋的寶特瓶,菲律賓馬尼拉灣沿岸的紅樹林濕地被滿滿的垃圾覆蓋,環保人士憂心這會讓紅樹林受傷甚至死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馬尼拉灣(Manila Bay)沿岸的納沃塔斯(Navotas)擁有珍貴的紅樹林和潮間帶的沿海濕地(mudflats),但《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片溼地目前已完全被垃圾覆蓋。海洋生物學家德黑索斯(Diuvs de Jesus)最近造訪納沃塔斯並拍照觀察,他表示這些廢棄物幾乎「讓紅樹林的樹根窒息」。

濕地對自然環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它們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減緩洪水形成屏障,而且比一般山林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然而塑膠汙染可能毀了這片濕地。

提倡濕地保育的非營利組織菲律賓野鳥俱樂部(Wild Bird Club of the Philippines)成員卡絲綽(Janina Castro)指出,紅樹林特別的氣根「像潛水的呼吸管,在海平面上升時幫助它們呼吸」,而塑膠可能會阻礙呼吸根運作,並傷害呼吸根,更有可能殺死紅樹林。

據傳馬尼拉的名字源自瓶花木屬植物(nilad),那是長白花的灌木植物,通常生長在沿岸沙灘。馬尼拉灣曾經擁有蓊鬱茂盛的灌木與樹林,根據東亞海環境管理區域夥伴關係組織(PEMSEA)估計,19世紀末那裡有大約540平方公里的廣袤紅樹林濕地,而現在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都市之一,人群車潮超越自然林地,納沃塔斯的紅樹林和潮間帶幾乎是僅存的濕地,1995年紅樹林面積只剩下8平方公里。

德黑索斯表示,如果禁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將能大大減少垃圾量。除了滿坑滿谷的塑膠,他也憂心近岸填海的水泥等建材對環境生態的衝擊。

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都市之一。(美聯社)
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都市之一。(美聯社)

納沃塔斯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EAAF)的關鍵區域,北至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北極圈,南至澳洲和紐西蘭的候鳥都經由這條路線遷徙,為全球八條遷徙線之中鳥種數及個體數最多的路線。

包括黑面琵鷺、黦鷸(far eastern curlew)和大濱鷸(the great knot)在內的許多瀕危鳥類飛經菲律賓,都會在濕地休息、覓食,而卡絲綽指出,屬於極危物種的白腹軍艦鳥(Christmas Island frigatebird)近期也常在納沃塔斯地區低飛。

環保人士憂心塑膠汙染最後可能會傷害這些生物,因為廢棄物會分解成微塑膠,被魚貝類攝取,進入食物鏈,最後被鳥類吃下肚,有毒的化學物質會在動物體內層層累積。卡絲綽表示,許多國家已經針對這些瀕危物種制定保育對策,而菲律賓和其他地區需要借鑑那些環保政策,開始正視環境與保育,同時教育大眾濕地的重要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