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獲釋,引發全球關注,過往外國公司受到美國政府壓迫的案例也接連被挖出。對於相關議題,親執政黨的媒體輿論呈現出一種不知如何回應的困窘,除了保持靜默和報導無關緊要的細節外,所刻意避談的,是美中雙方在這場持久戰中,到底誰勝誰負問題。
事實上,雖然在孟晚舟事件長達三年的攻防戰中,華為的確傷了元氣,發展也受到壓制。但無法忽視的事實是,中國大陸拒絕了美加兩國的政治綁架,反抓加拿大公民(或間諜),逼迫加國放人,並讓美方同意以「緩起訴協議」終結引渡程序。相較於以往其他被美國政府「長臂管轄」的案例,美方算是做出相當程度的讓步。
無獨有偶,美國商務部召開半導體高峰會,要求各國半導體業者「自願性」交出涉及企業營運與客戶的敏感資訊,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也包括在內。對於相關消息,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由於是「自願性」的,將交由企業自行考量,而政府則會「看狀況」再決定是否介入協調。
王美花的說法引發在野黨的批評,但讓人不怎麼意外的是,經濟部不但沒有主動向美方表達關切,反而認為這是「假議題」,指控在野黨進行政治操作,讓國內產業成為政治攻防的犧牲品云云。
然而,美國商務部長雖然宣稱要求廠商交資料是「自願性」的,但從發言內容來看,其實語帶威脅。而且華為的遭遇殷鑑不遠,以往臺灣公司在美國壓力下妥協的案例更是歷歷在目,在這種情況下,外界對台積電的憂慮並不無道理。因此,經濟部對在野黨的回應,不但昧於事實,而且也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實際上,雖然親綠媒體和經濟部應該不至於對實情完全狀況外,但會有這樣的反應卻也不難理解。因為比起告訴民眾事實或保障企業利益,民進黨更依賴臺獨反中的意識形態,以及「抗中保臺」的政治主張來吸引選民的支持並贏得選舉。而「抗中保臺」的政治信用,則仰賴「美國足以壓制中共」的假設,以及「美國力挺臺灣」的想像在支撐,兩者缺一不可。
正是因為從孟晚舟獲釋到台積電受到壓力這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已經動搖了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的根本。這才是他們之所以迴避「美國對中共讓步」的事實,以及經濟部面對台積電可能受害的質問時,態度如此消極的主因。
畢竟孟晚舟被釋放,象徵了過去三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反中聯盟,對中國大陸所進行的貿易戰和科技戰的階段性挫敗。美國不但未能達到在貿易和科技方面脫鉤的目的,還暴露了其霸權主義的本質,讓所謂自由貿易的神話近乎破產。而加拿大則賠上了主權和司法獨立的信用,付出經濟損失的代價,最終還被迫放人。這對於反中陣營士氣和威望的打擊,不可謂之不大。
美國尚且如此,更遑論臺灣。雖然民進黨自上臺以來,就揚言要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結果兩岸關係愈緊張,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反而上升,變得更加受制於人。「抗中」實際上已經淪為空話,而且還賠上了得之不易的兩岸和平。
而比起加拿大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民進黨政府配合「五眼聯盟」高調炒作明顯是烏龍事件的「王立強共諜案」,將來臺旅遊的向心夫婦限制出境長達一年多,至今還不願放人,不惜賠上臺灣人權保障和司法獨立的信譽。
然而,即使如此積極配合反中,而且付出慘重代價,美國不但沒有像協助加拿大那樣幫忙化解困境,反而還打起臺灣經濟命脈的主意,民進黨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其內心的慌亂與茫然可想而知。
經濟部指控在野黨讓國內產業成為政治犧牲品,但實際上打著「反中」的政治旗號,讓臺灣充當急先鋒,甚至連台積電都不顧的卻是民進黨政府自己。在賠上許多寶貴價值、付出諸多沉重代價後,民進黨留給臺灣的,大概就只剩下裝模作樣的「抗中保臺」口號,以及實際上既抗不了中,而且也不去保台積電的黑色幽默而已了。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政研所碩士,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