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對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評價,不同黨派立場的人看法可能迥異。過去一般的認知是,藍營會傾向肯定他對臺灣各方面的貢獻,以及其勤政清廉的作風與親民愛民的形象如何深植人心。而綠營雖然未必否認上述看法,但通常更強調「白色恐怖」和威權統治造成的傷害,以及壓制民主自由和犧牲人權保障的代價。因而長久以來,藍營政治人物有以蔣經國的繼承者自居,而綠營則多抱持解構批判的態度,雙方似乎難有交集。
不過,從1月13日蔣經國逝世34周年紀念日至今一連串事態的發展,暨退輔會在「蔣經國追思音樂會」上公開強調其貢獻,並將「蔣經國路線」定調為「反共、革新、保臺」後,日前蔡總統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又再度肯定蔣經國「堅決反共、堅定保臺」的歷史,過往那種壁壘分明的情況,似乎已經有些鬆動。
然而,這一系列看似「尊蔣」的言論,卻在政壇掀起風波,不約而同地引發來自不同立場的回應或批評。其中,泛綠陣營裡反彈最為強烈的,莫過於一些具野百合學運背景,以「進步派」自居的學者或幕僚人士。他們認為蔡總統的談話已經「背離了轉型正義」,是「向威權象徵靠攏」,顯示出她的「價值錯亂」。而藍營則主要認為這是對蔣經國路線的錯誤詮釋,整體而言呈現出不知所措的狀態。
另一方面,一些以某「資深媒體人」和親綠側翼為代表、一向站在當權者立場講話的輿論,則對綠營「進步派」的反彈不以為然。他們除了不斷肯定「抗中保臺」的方向,也認為這番談話顯示出蔡總統「積極搶奪蔣經國路線話語權」、進一步接收「蔣經國牌」、甚至是「往藍綠可能對話的交界處跨出一步」的企圖,同時也映襯出那些仍舊堅守藍綠分明立場人士的「困境和失落」,言語中盡是輕視和調侃之意。
媒體人放棄監督政府的責任,反而積極向當權者獻媚、還順道消遣在野黨和其他異議人士,這固然不足取。然而,不以人廢言的是,此等評論至少無意間點出一個值得觀察和省思的現象,那就是蔡總統的講話之所以會在藍綠各自陣營內部造成一定程度的焦慮和分裂,是因為隱約挑戰了雙方對於蔣經國的既有認知,以及間接揭露了由於藍綠實力地位的轉變,導致在關於如何詮釋蔣經國政治遺產的道德立場上,事實上已經出現「物換星移」和「主客易位」的微妙變化。不過,應該進一步追問的是,在各執一詞的爭論中,蔡總統到底實際上繼承了什麼?
直觀上看,蔡總統朝肯定蔣經國歷史地位和貢獻的方向靠攏,引發了國民黨對於基本盤遭到侵蝕的焦慮。但其實更深層的恐懼,則是認為她透過對蔣經國選擇性的詮釋和利用,讓「反共」再度成為臺灣政治的主流話語和政治正確,可以合理化各種濫權枉法的行徑,並且更有效的壓制異己。諷刺的是,當年掌權的國民黨如今卻成為被壓制的對象,而以往反抗壓迫、以「黨外」起家的民進黨,如今顯然成為壓制者。但這樣「物換星移」和「主客易位」的事實,經由蔡總統公開肯定蔣經國後再也無法掩飾,同樣也引發部分綠營支持者對於民進黨的「民主進步神主牌」遭到顛覆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