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當過校長,推過教學卓越計畫,台大的TA制度,整個規畫非常緊密,推動也非常成功,其實應該是當前各大學應該積極學習的計畫。可惜,因為人事更迭,這個計劃據說仍在,但整個活力與熱情已不復當年,良為可惜。
二、世新大學的「新鮮人守護神」輔導機制
「新鮮人守護神」是世新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方案,是所有大一學生必修0學分的課程。
前此的大學輔導制度,都是一班一位導師,可是世新大學覺得如果要把大學生形塑好,一年級就要開始。一級主管包括校長、副校長、教務長、總務長、學務長、院長等,都全部加入守護行列;主要在訓練學生的國際觀、弱勢關懷、時間管理及學習態度等等。目標在培養學生,在成為公民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為了達成目標,「新鮮人守護神」原始設計就是一班3個導師,每一個守護神輔導20個學生,然後分配一個高年級的小助理,有些甚至是研究生。
這個計畫,其實是世新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最核心、最具獨特性的計畫,也是其他學校學不來的計劃;因為整個推動需要共識很高、熱心投入的教師參與。但也因為它的成功,在其後的各項校務及系所評鑑中,也最受評鑑委員的肯定。
筆者因為親自參與,守護的那一組被稱為校長組。雖然校務忙碌,但每週總要抽空與這些學生聚會,掌握他們的動態。透過這樣的互動,筆者對各個世代學生的了解,常常化為教學卓越計畫的新方案。
這個方案其後由三組改為A、B兩組,後來又改為大一上學期守護神,二下職涯守護神;但重點已放在大二的職涯守護,希望連結業界,為就業做準備。
這個計畫,最後因為經費關係,已經終止。
三、雲科大「由匠到師」的技術精進機制
雲科大在未來大學計劃中,提出「由匠到師」的技術精進機制,最讓我驚豔。
該校以瑞健集團的瑞士學徒制為例,思考企業已可以培養學徒的技能,為何還要學徒去唸大學?因為這樣,雲科大自問,若要學徒制成功,大學應該提供那些內容來匹配?
其中當然少不了學科知識;學科知識的解釋力,目的是讓技能很強的學徒得以「知所以然」。所以雲科大企圖以實作技能操練為前提,輔以抽象的學科知識,構成「技能(具象)與學科知識(抽象)的雙螺旋式交互纏繞」的第一階段學習。
第一階段之後,如何培養學生具備競爭力,甚或開出所謂的「獨特的藍海場域」,高階化的訓練勢所必行。也因此,科技大學必須讓學生除了單一實作技能的深化,還要其他實作技能領域的跨域磨練。此時的第二階段學習,就是「多工技能(具象)與跨域學科知識(抽象)的(多股)雙螺旋式交互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