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全球將爆發新型勞動力錯配危機

2021-10-13 07:10

? 人氣

世界人口總數開始反轉遞減的原因是,全球「少子化」態勢比預想中更加嚴重;在開發中國家,總合生育率(表示每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平均數)由1950年代前半期的6%,大幅下降至2010年代後半會祇剩2.6%。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女性獲得更好的教育並進入社會,女性勞參率的快速提高,導致越先進國家社會「希望多生孩子的年輕世代」人數會越來越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和加速進入社會,導致生育率下降是改變全世界人口成長趨勢的重要變數之一。一名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數量(總合生育率),在2017年已降為2.4%,逼近「會肇致世界人口零成長」臨界點的2.1%,危殆性已見端倪。

「少子化」可謂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選擇不斷累積的總合結果之經濟社會現象,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有任何可行政策措施能夠有效扭轉局面。

因為許多年輕人選擇不生小孩造成台灣少子化問題加劇,但對於他們而言,這或許是一種更重視生命的結果…(圖 / MIKI Yoshihito@flickr)
「少子化」可謂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選擇不斷累積的總合結果之經濟社會現象(圖 / MIKI Yoshihito@flickr)

最明顯的是中國,中國人口總數最早將自2022年開始減少,預測到2100年,中國人口總數會從現在的14.1億人銳減至將近7.3億人;而其同時,到2100年,日本等23個國家的人口,也都幾乎會同步萎縮至不到今天總數的一半。

先進國家製造業無法回流母國的關鍵

Covid-19疫災後,在先進國家社會勞動市場普遍需要的是創造高品質新崗位。包括標竿性的美國在內,多數早已「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轉型社會」所顯示,這些國家自1970年代以來,所創造的數以百萬計工作崗位,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所得低且不穩定」的職類崗位;這種情境狀況,恰恰與新興市場經濟社會無不積極「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快速經濟成長社會」政策發展目標趨勢取向,完全相反。

在今天,當Covid-19疫災過後,類似美國這樣子的先進經濟體,為重組經濟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永續發展」,而想借鏡大蕭條(Depression)時代羅斯福所催生的「新政」(New Deal),推動大規模基礎建設財政支出計畫,改變現況態勢,抑或借鏡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催生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政策性作法,創出更具有「社會需求價值」的必須更高知識與科技含量的經濟轉型服務業類項;無論「新政」類項或NHS類項,所須要晉用的「人力資本」,當然與1970年代以來所創造的低技能低所得工作崗位需求之「操作性人力」「體力工」大有不同,顯而易見的是,必將大舉雇用最起碼都得要是建築工人力、技能性熟手和工程師,幾乎可以肯定說,不可能會再雇用2020年因疫災而失業或無業的,數以百萬計的「時薪勞務工」,讓他們回流職場,而成為「剛性失業率」的新基本構成。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