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紀念陳柔縉:十一本書,她用「小寫歷史」復刻時代舞台

2021-10-22 14:00

? 人氣

如果沒有她補白,很難講這段「日治」五十年的台灣,還有沒有人能如此逼真的復刻?她其實並不糾結該用「日治」或「日據」去稱呼,她慣常用「日本時代」——台灣的日本時代或日本時代的台灣,不帶政治意識型態評斷的描述。發生過的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曾經被抹掉過的,她就重新描色填上。寫《廣告表示:____》的時候,她手上玩的是五百多張報紙廣告,能讓她笑的,她就撈出來,比方當年的禿頭藥廣告把各種男性禿頭分類為:一列縱隊、孤城落日、明鏡止水、絹絲瀑布……,讀者為之爆笑的同時,彷彿也聽到她的笑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她會留意這些尋常人一翻而過不會駐「目」的廣告?或許早在她從四千張報紙訃告和婚慶啟事中,梳理台灣幾大家族,從而寫就一網打盡台灣五大家族的《總統是我家親戚》這本書開始,統治階層的裙帶關係在她筆下無所遁逃,這是一幅政商網路建構出的權力圖像,多麼台灣也非常中國。從故紙堆找故事、做考據,都不是新鮮事,名人佚集重出江湖,很大部份也由此而來。然而,要從訃告或啟事裡的眾多人名,牽成蛛網般的親戚關係,却不是口說一句話的事,那是得耗費無數卡片、對比、再與數不清的各種傳記或口述歷史互證。在她之前,沒有人能做到如此完整,在她之後,估計也很難再有後繼者,而她當年不過是入行六、七年的政治記者。

命運之神把任務信摺成紙飛機,從天上射出,迴旋、轉彎、降落、搖曳,最後停歇在我的手上。既已打開,唯有鞠躬,敬謹奉收,努力以赴了。——陳柔縉《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2018)

不能不說她的書寫就是典型的「祖師爺賞飯吃」,不論是命運或是因緣,都讓她有非寫不可的動力,就像她寫《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成就《大港的女兒》的緣份,《宮前町九十番地》則是埋下《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引線——因為一張與《宮前町九十番地》書中收錄的相同相片,讓她結識照片收藏者,以及收藏者阿祖的珍貴收藏:整整八十年前,台灣博覽會期間的三百個紀念章!除了官方紀念章之外,二百多個是一般店家的紀念章,既有地標型名店「菊元百貨」的紀念章,還有霞海城隍廟的參拜紀念章。

為這三百個紀念章找回「身世」,工程浩大難以想像,印色經八十年而沁漫,難以辨識是第一道難關。比對舊地圖和日本時代工商名錄,是第二道關卡,因為有店家根本不在地圖上,有些章連店名都沒有;為此她特別出動採訪過的幾位八十五到一百歲之間的「高女」校友協助,她們都曾逛過博覽會,還在手帳裡蓋了若干紀念章,中研院提供他們收藏的老台灣職業地圖和日本時代地籍圖。她不但復刻了紀念章,還復刻了『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重返歷史現場」不但具像化,還立體化。如果不是陳柔縉,這個日本為慶祝「始政四十年」的博覽會,大概就只剩下維基百科的有限資料可以查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