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巧庭
大疫蔓延的時代,大人交朋友的方式是你給我一片口罩,我送你一劑疫苗。就像台灣與斯洛伐克,去年台灣給斯洛伐克70萬片口罩、今年斯洛伐克贈台灣16萬劑疫苗,是救命的外交。但從孩子的視角,交朋友有自己的方式。
斯洛伐克駐台外交官夫人梁晨,因為把兒子送進台灣公立小學就讀,不僅看到了孩子眼中的台灣世界,也在親子共讀的漫長時間裡,意識到兩個世界認識彼此的最佳媒介:童書。
外交專業出身、斯洛伐克語言學博士的她,在駐台四年多時間裡,發揮專業所長,一口氣翻譯、引介、推動了 8 本斯洛伐克童書在台出版,10 本台灣兒童文學作品在斯洛伐克上市,還完成了自己的首部原創繪本作品《斯洛伐克百年老市集》。這一切讓丈夫博塔文興奮稱之為「童書外交」,而在梁晨看來,這正是孩子交朋友的方式:交換童話與世界,也是填補自己與家族親歷的歷史裂縫的方法。
梁晨在北京出生長大,外曾祖父的牌位卻在台北忠烈祠。過去百年,這是數百萬、千萬華人家庭在戰火中流離的縮影。20歲離家,出發去斯洛伐克讀語言班時,她沒有想到自己會一直讀到成為考門斯基大學(Comenius University)百年來第一個來自亞洲的斯洛伐克語言學博士,當然也沒想到,她跟斯洛伐克的緣分不只讀書的十多年,而因為與博塔文的相識,成了後半生的姻緣。更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會因為「外交官夫人」這個身分來到台灣,從兒子的視角看見台灣的童書世界、原住民世界,又與爸爸媽媽一起,在忠烈祠,與家族先人重逢。
在與世界走走對話時,梁晨用一口直爽的京腔說,80後的自己聽著台灣流行歌長大,從小受「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教育,但「寶島台灣」於她而言,卻彷彿是「最熟悉的陌生國度」:「知道阿里山和日月潭,但不曉得什麼是台灣。」
然而,從北京出發,繞了世界一大圈來到台灣,梁晨實際感受原住民、荷蘭、閩南、客家、日本、中國文化彼此碰撞,卻能夠互相尊重,造就此處獨特的歷史,也在外交工作中設身處地理解島嶼的國際處境。她誠懇地說:「親身踏上台灣的土地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台灣。」
公立小學的台灣生活
2017年,梁晨隨斯洛伐克籍的外交官丈夫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派駐台灣。
來台第一年,梁晨夫婦沒有選擇把兒子小馬丁送進歐洲學校,反而讓他在台北的公立小學展開小一新鮮人生活。
梁晨解釋,兒子從小跟她用中文溝通,學習漢語拼音和簡體字,而那一年就讀台灣小學的經歷,確實以正規教育紮實奠定了小馬丁的中文基礎,他不只學會了台灣的注音,還認識了很多正體字,可以自己閱讀,一年下來甚至跟圖書館借了好幾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