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新年期間,所幸社會大都平安,而且天氣也蠻好的,大家走春都開開心心,做生意的人也眉開眼笑。
台灣的國運籤vs.德國IFO預測台灣經濟
唯獨,大年初一的例行國運籤,今年保安宮開出「虔意求神禱必靈,醉中邪魅不須驚,誠心自有真神在,誰道虛空無報應。」,而南鯤鯓代天府則是「命內正逢羅孛關,用盡心機總未安,作福問神難得過,洽是行舟上高灘」,至於到底國運籤運如何,也一首籤詩各自表述,端看你是站在執政黨,還是唱衰的人那邊。
大年初一是國曆二月十六日,無獨有偶,小年夜二月十四日,德國著名的經濟預測機構IFO,剛好發佈了對台灣未來六個月的經濟預測,這個「籤詩」明確許多,內容很單純,台灣經濟會「轉好」,轉好的部分包含「資本投資」與「民間消費」,這正是蔡政府上台以來,一直在推動的政策,雖然引起很大的社會阻力或迴響。
「不問蒼生問鬼神」曾經是馬政府執政最常被批評的流行語之一,沒想到,馬政府下台了,當了在野黨,其特定支持對象還是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試著影響輿情,看起來一方面覺得滑稽,一方面覺得無奈。
為什麼用德國的專業經濟預測機構IFO,來對比台灣宮廟的籤詩解運文化呢?道理很簡單,IFO的調查,是針對全球一千多名專家來做問券,而其方法,單純就是問這些專家,對被調查國家的各項經濟項目,覺得會改善還是惡化,所以,並非是用很高的計量經濟學技巧來做計算與預測。當然,也許這些專家的電腦隨手可得各國的經濟狀況也說不定,但與台灣的國運籤文化,即把籤詩讓特定的人抽出來,再交由「專業的解籤者」來解釋,在整個運行的概念、架構上是相同的。
由上可知,要真拿二者拿來做比較,確實是有空間的。國運好不好,用解籤的方式來預測,會不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其實很難說,而經濟專家的預測,同樣也面臨一樣的問題。
但國運籤是很容易明白的預言,或更貼切的說,是庶民的語言、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如果是上上籤,大家會心暖暖的,很有信心面對這一年的挑戰,反之,這社會氛圍可能因此低迷悲催,民心不穩定影響選情。
國運籤很有感,經濟數據就冰冷?
國運籤容易明白,影響深遠,那經濟數據,就是冰冷的?感受不到的嗎?前些日子,寒流連續來襲,引發罕見的冬季用電高峰,而二月份還沒過完,已經突破歷年以來的二月用電最高峰量,這表示在台灣,用電暖器保暖,已經是一般家庭的必備配備之一。
用電量高低,反應的是人民的生活水準,特別是以前是用燒炭火,或煤油爐來取暖,而現在的家庭則願意用比較昂貴的電力來改善生活,安全考量是其中之一,但整體蔡政府執政後,即便提高基本薪資十%,失業率仍然持續降低,甚至在去年十二月,來到三‧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