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戊戍年,務須謹慎以對,或有變!

2018-02-22 07:00

? 人氣

圖為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賴清德出席「法鼓山2018除夕撞鐘」祈福活動(總統府)

圖為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賴清德出席「法鼓山2018除夕撞鐘」祈福活動(總統府)

今年在中國傳統曆法干支上是戊戌年,也是一個令人心驚肉跳的紀年。因為也無須參考任何來自超自然力量的說詞法語,只需要翻閱史書就知道自有中國近代史以來,國於戊戍年都有改變全局的大事發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西元1838年,即清道光18年,道光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至廣東禁菸。因而釀成急轉直下的一場巨禍。魏源形容為「自西力東漸以來,千里海疆由天險化為通途,開我華夏四千年未有之奇變。」中國史與世界史至此開始全面對接,這是開啟整部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戊戍年。

1898年,即清光緒24年,是華語文世界都很熟知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二個戊戍年。這一年在北京朝廷發生的戊戌變法,又稱戊戌維新,是清朝的改革派力量應對上一個戊戍年以來,西方勢力叩關一甲子後,之於整個國家體制進行調整的總回應。至盡於百日後舊黨反撲成功的戊戌政變,康梁出走而六君子血濺菜市口,也都算入是這個戊戌年改寫歷史的大動作。

1958年,中國近代史的第三個戊戌年,這一年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發生三面紅旗,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的狂熱群眾運動,想要快速使得中國徹底重工業化。這是一場人民付出的代價非常可怕,極為劇烈的政治經濟社會實驗。兩岸同時也發生823以降的海空衝突與炮戰危機,堪稱兩岸關係最嚴重碰撞的一年。

台灣人千萬別認為海峽兩岸一邊一國,戊戍年的中國發生何事,都與我無關。歷史上前三個戊戍年間所發生的巨變,每一起都與台灣發生緊密關聯。

民國47年的八二三砲戰(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1958的戊戍年─民國47年台海爆發八二三砲戰。(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欽差大臣林則徐至廣東禁菸,後來引發了英國艦隊來華武裝報復,史稱鴉片戰爭。在台灣史研究在台灣已經蔚為顯學的今日,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鴉片戰爭當時也來過清領下的台灣。

在清朝的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古文運動安徽桐城派,其中一位大師姚鼐的姪孫姚瑩,嘉慶十三年中進士,本身也寫得一手好文章。桐城派門人學問養成的風格就是不尚虛辭,留意實績。在桐城派全集中姚瑩與叔公姚鼐的作品,往往合為一冊收錄。姚瑩文章寫得可能沒有叔公好,但在晚清的變局中辦理內外政務上,堪稱允文允武井井有條,卻是姚鼐所不及。桐城派學者在19世紀中葉後中國勢如鼎沸的亂局中,挺身而出經世濟民練兵參戰的,姚瑩當是第一個,卻不是最後一個。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都可算是他的師弟。

在清朝統治台灣212年期間,姚瑩是個台灣史上不可淹沒的人物。他在嘉慶年間任台灣縣知縣與海防同知,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曾到噶瑪蘭(今宜蘭)擔任通判,在噶瑪蘭任官期間曾撰寫『噶瑪蘭史』,是台灣史上開發東部且書寫紀錄的先驅。

清道光18年,也就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第一個戊戌年,姚瑩調任台灣兵備道。作為當時清領台灣防務上最高級別的軍政官員,他率領清軍與他一手訓練的台灣本地民團嚴密佈防台灣。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軍艦曾到達台灣基隆與台中的大安港,均被姚瑩與台灣鎮總兵達洪阿率領的清軍與鄉勇所俘獲。整場戰爭期間,英軍從廣東珠江口一路北上打到南京長江口,遇到清軍基本上都能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在此戰線上的總兵、提督、都統甚至兩江總督等清朝高級將領文武官員,有裕謙、關天培與陳化成以下十多人自盡或陣亡。戰區內的清朝領土,唯獨在孤懸海外的台灣,於此交戰的3年內竟從無一敗績,也算是晚清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但當代的台灣人大都只記得中法戰爭的劉銘傳,很少人知道鴉片戰爭中的台灣還有個文武全才的姚瑩鎮守著。誰還能說史上清朝派赴台灣的官吏,全都是些不堪聞問的糟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