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實體風險的預測
NGFS在2020年的報告中指出,若是全球暖化失控,則到2100年實體風險累計對GDP的減損將達到25%。此外還有許多實體風險無法納入評估,例如海平面上升或是天災造成難民人口遷徙或是區域衝突所造成的損失,都未在此模型中。
報告也顯示,當溫度上升攝氏1.5度時,全球每年極端熱浪發生機率約3%,熱帶地區約9%;上升攝氏3度時,全球發生機率約17%,熱帶地區約42%,並且全球約有20%的人口暴露在此風險中。並且當氣溫增加攝氏3度時,在2100年的海平面將較2005年上升50至80公分,在2300年將上升140至250公分。此外,全球暖化對各地糧食生產的影響差異較大,有些地區可能會稍有正面影響,但有些則是負面影響,而對熱帶地區的衝擊特別顯著。若氣溫增加攝氏2度,熱帶地區小麥可能減產20%。
挑戰伴隨機會而生
歐洲央行的報告指出,雖然在往綠色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剛開始政府的相關政策或措施會讓企業財務違約的機率增加,但中長期的效益不管是實體風險的減少,或是激發創新永續科技出現的效益,都將大於之前的減碳成本。也就是長期來說,這些減碳政策對企業有短空長多的效果。
在失序轉型的情境中,執行各種綠色減碳的成本將較高於有序轉型,雖然這些成本可能低於暖化失控時的實體風險。在暖化失控的情境下,各種天災頻傳所造成的實體風險將超過有序轉型的成本。也就是說,企業因天災所增加的損失或保費增加,將侵蝕其獲利。
歐洲央行預測在無序轉型或是暖化失控的情境下,未來30年各行業發生財務違約增加的機率以礦業為最大,業者增加違約中位數約1.1%,受衝擊最高的前5%的違約率將增加1.7%。其次是電力及交通業。該報告也指出,個別企業面對實體風險的脆弱度差異極大,相差將近4倍,而且一些地區的脆弱性特別大。
MSCI2021年針對不同產業在不同情境下,評估其受轉型風險衝擊程度。例如增溫控制在攝氏1.5度時,排碳密集產業的轉型風險較大,如歐洲的能源公司資產價值平均將減少67%,但同時期創新的低碳技術也將為該產業增加18%的營收。至於電力公司的資產價值雖然也將減損將近6成,但低碳轉成技術也將為該產業增加4成營收。
但若增溫攝氏3度時,這表示各國政府的減碳政策較為消極,轉型風險造成各產業資產價值的損失較少,電力公司的資產價值減損約2成,但同時創新科技帶來的新營收也將大幅減少,因減碳誘因不足。也就是說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常在翹翹板的兩端,為了迴避轉型風險,不願積極減碳,結果將換來更沉重的實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