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
有沒有想過,在台灣也可以用合理的夢幻票價,好好享受百老匯的專業演出?
為什麼在台灣,兩廳院的戲劇廳,幾乎沒有連跨兩週的演出?永遠只有星期五、六跟周日的下午場?
還有為什麼台灣所有的藝文中心長年經費不足,只能依賴政府的補助,而沒有辦法自己創造收入?
有誰知道介於信義路跟中山南路裡面,有一片少有人進出的寂寞黑森林,夜晚變成黑山姥姥出沒的地盤?
說關鍵
音樂歌舞劇之所以瘋迷全球,是因為具有簡單生動的生活題材,加上悠揚旋律的歌舞烘托,在專業演員跟樂團的帶動下,是最受民眾接受的藝術形式之一。當年兩廳院引《歌劇魅影》簽約的靈魂人物是朱宗慶,實際完美執行的是後來的平珩總監,演出轟動一票難求,票價3千元起跳,若是全家成員都來看演出,實在是筆不小的負擔,但也創下兩億自籌款的收入。
國外專業戲劇演出很少一周就結束,通常第一周都是非正式演出的預演週(Preview week),也就是總彩排後,先試演出幾場,讓演員更適應演出角色跟熟悉場景環境,同時也讓導演有更充分的時間調整好演出的整體成效。台灣因為場地的不足,周日下午演出結束後就必須馬上完成拆台的動作,以便讓下一檔戲的團體立刻進行裝台作業。所以從周日晚到周四之間,就是裝台、裝燈、設置舞台、調燈、調景、技術整合、跟演員走位彩排的緊湊行程。
戲劇廳之所以熱門跟不足的原因,就在於只有一個演出場地的限制,這個場地的使用方式有自製、合製跟出租(經紀公司)3種,再區分為國內跟國際多元節目,以及分門別類如戲劇的傳統京劇、豫劇、歌仔戲、兒童戲、現代戲、現代歌舞劇、古典歌劇、現代舞蹈、傳統舞蹈、新形式視覺藝術等等,所以每一類別的演出,幾乎只有代表性團體才有機會申請演出,可見場所缺乏的問題多麼嚴重,也難怪台灣的定目劇因為缺乏場地的關係,一直無法發展起來。
創良機
介於信義路跟中山南路裡面,也就是音樂廳右側,有一片森林,種滿榕樹的枝幹跟氣根密佈,夜晚氣氛詭異,平常出入人口不多,使用機率更等於是零。當時戲劇院因為使用年限已久,必須規劃大維修跟設備更新的時程,一旦執行就必須長期封館停演一段時間,恐會影響國內演出團體跟國民看節目的權益,但是如果在森林裡,可以蓋個臨時替代劇場,在封館期間,節目不但可以照常推出,還可以增加演出機會,工作人員的工作也能照常進行。
我的構想考量來自於節目製作、人力資源、觀眾考量、經費籌措以及整體環境使用願景的考量。如果1年中,利用半年引進兩檔國外經典戲碼,票價每張以1千元計算,鼓勵全民可以負擔出席觀看,另外半年則提供給國內演出團隊,每檔1個月的演出檔期,那麼專業團隊如綠光或雲門等的演出,就不愁沒有場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