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去年強化了聯準會的偏寬鬆傾向,一方面,失業率飆升至接近15%的大蕭條以來的最高紀錄,另一方面,通脹率驟降至0.2%。為了避免金融危機,聯準會一面降息至接近於零的水平,一面重新開始購債,並向企業和市場參與者提供巨額貸款,佈雷納德在這些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那年夏天,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們徹底改革了聯準會的貨幣框架。聯準會現在的目標不僅是讓通脹率回升至2%,而且要略高於這個目標,以便日後使平均通脹率達到2%。鮑威爾在一次講話中稱,聯準會將不再把任何失業水平視為過低,這反映了聯準會「對勞動力市場強勁所帶來的好處的最新認識,特別是對許多中低收入人群而言」。
聯準會還承諾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直到通脹率升至2%以上,且勞動力市場恢復到充分就業狀態。
許多民主党進步派人士曾敦促拜登換下共和黨人鮑威爾,讓民主黨人布雷納德擔任聯準會主席,後者在氣候和銀行監管方面的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川普曾經開過一個先例,用鮑威爾取代了民主黨經濟學家葉倫(Janet Yellen)擔任聯準會主席;葉倫目前在拜登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但其他人表示,鮑威爾對實現充分就業的承諾更為重要。SGH Macro Advisors研究美國問題的首席經濟學家Tim Duy說:「鮑威爾做到了一位68歲白人共和黨人所能達到的寬鬆程度。」
但當前的經濟形勢似乎與當初促使聯準會轉向寬鬆立場時大相徑庭。由於擔心需求會像2007-09年金融危機後那樣長期疲軟,鮑威爾支持國會通過了5.9兆美元的救濟和刺激計劃。在刺激措施、低利率、企業重新開工和疫苗接種的推動下,現在需求十分火熱。與此同時,由於關鍵零部件短缺,並且數以百萬計的勞動者因為退休、新冠疫情和其他因素退出就業市場,供應受到阻礙。其結果是,通脹率從低於聯準會2%的目標一路飆升至遠高於目標。
鮑威爾基於前次經濟復甦的情況,判斷就業市場緊俏所導致的通脹效應被誇大了。然而,目前的失業率為4.6%,仍遠高於疫情前的低位,強勁需求和勞動力短缺已經推動第三季度薪資同比增幅達到約6%。高盛經濟學家表示,如果薪資增長勢頭持續下去(他們認為這種勢頭不會持續),將不會有助於通脹率回落到2%附近。
聯準會從之前的復甦中得出結論,「前瞻性」的緊縮政策(在通脹實際加速前就上調利率)會不必要地扼殺就業增長。因此,聯準會一直將利率維持在零附近,而隨著經濟迅速增長、通脹加速,經通脹調整後的利率轉為負值,且在負值區域不斷下行。曾擔任奧巴馬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Jason Furman在11月18日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認為,雖然聯準會過去有加息過快、幅度過大的情況,但如果加息過慢也會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