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分析,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創辦Uber、喜歡領導甚於合作的前任執行長Travis Kalanick,一定要Uber自己發展無人駕駛,以及在世界各處搶市場份額了。Travis的決定觸怒了Alphabet,後者深知網路叫車對自己在無人駕駛上領先地位的意義。於是Alphabet寧願犧牲旗下Google Ventures於2013年對Uber的投資收益,也要打碎Uber的企圖心。Alphabet先於2015年8月退出Uber的董事會,於2017年3月將Uber告上法庭,於2017年5月宣布與Uber的競爭對手Lyft合作,並於最近2017年10月注入10億美金至Lyft(遠超過先前對Uber的2580萬美金投資),支持Lyft在全球搶佔Uber的市場份額。
雖然Uber的估值,在全球新創企業中一直居於榜首,但一家新創企業終究比不過如Alphabet這樣一家現金流健康、借貸幾乎為零、手頭現金超過一千億美金的巨型公司。在Alphabet成為對手,並向各地崛起的叫車服務企業釋出善意之時,失去融資競爭優勢的Uber,為求生存,便只能向某一個與Alphabet同樣資金雄厚的企業或者聯盟靠攏了。在此種結盟中,Uber的管理層必須展現合作的誠意,甚或放棄領導產業的企圖,而我想,這恐怕才是Uber董事會最後決定逼走Travis時真正的考量,而不如表面所見,因為公司管理層的性別歧視醜聞而採取行動。
過去一年間,當Uber既在內部混戰又與Alphabet鬥爭的時候,在市場的另一邊逐漸產生了一個資金雄厚的聯盟。日本軟銀(Softbank)在投資滴滴出行之後,由去年開始便與後者進行幾項重要的合作,包括一起投資東南亞的叫車服務企業Grab,以及於日本合資推展滴滴在當地的計程車叫車服務。如今,在Uber董事會雇用新的執行長,並成功重整股權結構以大幅削弱Travis的投票權之後,軟銀終於確認了對Uber的投資,佔股15%,成為對Uber無論股權或是投票權都最大的股東。
從此以後,網路叫車服務與無人駕駛的競爭,將合而為一,並成為聯盟與聯盟之間的對抗。一個聯盟將以Alphabet為首,並包含Alphabet已投資和即將投資的各家網路叫車企業。另一個聯盟將包含軟銀、滴滴、Uber、以及其他軟銀所投資的網路叫車企業,比如Grab與印度的Ola。
這兩個敵對聯盟的競爭,將是綜合資源的總體戰,資金僅是一環而已。雖然Alphabet資金雄厚,但其敵對聯盟可動用的資源,極可能還包含滴滴的兩位主要股東:騰訊與阿里巴巴,以及軟銀視野基金(Vision Fund)的重要出資者:沙烏地阿拉伯王儲 -- 此君也曾透過該國的主權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投資了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