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26)結束時,各國做出了多項承諾和宣告。以下是一些重點:
世界上2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和美國——承諾在未來10年內,在甲烷排放和轉向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來自100多個國家(擁有全球約85%的森林)的領導人承諾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
100多個國家同意一項到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30%的計劃。
金融組織已同意支持可再生能源,並停止化石燃料燃燒行業的融資。
許多國家已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未來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大幅下降,這將是一次展示全球團結一致的行動。
人均最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是全球幾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而且在一段時間內仍將如此。 但情況遠非如此簡單——查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看出整體的細微差別。 根據Aqal Group和國際能源署(IEA)提供的2019年數據,視覺資本家(visual capitalist)以圖像來顯示全球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並深入探討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以及他們如何努力減少碳排放量。
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家或地區
中東的石油生產國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但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量也名列前茅。
加拿大和美國的人均碳足跡(per capita carbon footprints)分別為每年15.2和14.4噸。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人均年足跡加起來超過13.6噸。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數字都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倍多,全球平均水平在2019年為每人4.4噸。台灣地區在這國家區域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10.8噸,(中國大陸雖為世界工廠,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僅7.1噸—不到美國的一半),顯示台灣在消減碳排放的努力嚴重不足,主要原因是台灣以燃燒化石燃料發電的比例高達近80%(包括煤近30%及天然氣近50%),而能源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佔二氧化碳總排放量90%(如圖)。如果台灣的能源政策不做重大改變,人民減碳意識和教育無法提升,未來想在2050達到碳中和,無疑是一極大的挑戰。
能源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於財富與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我們預計生活水平高的國家的碳足跡也很高。 但上述數據顯示,即使在生活水平相似的國家之間,人均排放量也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歐洲許多國家的排放量遠低於美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 以下是按生活水平(Standard of Living)和化石燃料發電份額排名前25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