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東南亞跟「一帶一路」打對台,歐盟的「全球門戶」計畫有哪些弱點?

2021-12-14 21:00

? 人氣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美聯社)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美聯社)

歐盟承諾在透明和良政等價值觀取向的基礎上投資全球基建。在中國已經足跡遍布的東南亞,這一計劃能取得所希望的效果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本月早些時候歐盟公布的名為「全球門戶」的基建投資計劃的細節,至2027年,歐盟將可提供3000億歐元資金用於全球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來源包括歐盟基金、成員國投資和歐洲投資銀行出資。

布魯塞爾將其視為歐盟打造全球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步驟。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將支持投資建設高品質基礎設施,同時符合高端的社會福利和環保標準以及歐盟的民主價值觀。她說,「全球門戶戰略為規劃歐洲如何同世界建設更加堅韌的紐帶提供了藍圖。」

歐盟這一計劃針對的是包括東南亞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東南亞近年來的大部分大型基礎建設投資都來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為促進可持續發展,歐盟稱「全球門戶」項目的融資「以價值觀為基礎」,與透明和良政等議題掛鉤。這與「一帶一路」形成對比,後者提供資金時並不對接受國的國內政治提出要求。

良政的代價

歐盟駐東盟大使德里斯曼(Igor Driesmans)指出,「全球門戶」對東南亞具有重要意義,也能與該地區其他倡議——包括2018年推出的「歐盟-亞洲聯通戰略」相輔相成。「在包括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提高貿易競爭力和供應鏈韌性、可持續基礎設施和綠色融資、數位化轉型,以及人員交流方面加強合作」。

這些意向都很動聽,但問題是,「全球門戶」在東南亞的實際操作中能獲得多大效應。歐盟計劃到2027年提供的3000億歐元資金當中,很大一部分是現有的意向承諾和單純的貸款擔保。根據牛津大學最近的一項經濟調研,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僅在東南亞地區就已經投入了相於7400億歐元的資金。「這比歐盟全球門戶項目的全部金額還要高」,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南亞戰略事務研究學者雷蒙德(Greg Raymond)指出。

歐盟投資計劃的另一個問題是價值觀基礎的前提條件。雷蒙德說,一些東南亞國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為投資方,因為這些政府「不願透明,中資項目可以讓他們滿足自己的裙帶關系或中飽私囊」。他認為,威權政府無意在政治上透明開放,「中國對他們不附加條件,接受甚至歡迎東南亞政治中的這些因素。而歐盟不可能這樣作。」

如何能獲得成功?

「全球門戶」將無法在規模上與「一帶一路」競爭。而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條件會被一些東南亞國家政府視為障礙,導致其根本不會向歐盟提出申請。華盛頓對外關系協會的東南亞問題研究員庫爾蘭奇客克(Joshua Kurlantzick)對德國之聲表示,由於計劃資金較少和某些國家拒絕價值觀因素,歐盟的這一計劃「在東南亞可能不會那麼成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