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國學者建議,如果台灣面臨中共侵犯威脅時,可祭出毀壞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為籌碼的「焦土戰略」,藉此讓對岸寧可接受「維持現狀」。學者發出這種「前所未見」的看法與建議,到底是一種洞見、還是無知?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期刊《戰爭要素》發表一篇由兩位學者共同撰寫的文章,題目是:「破巢,威懾中國入侵台灣」,建議為了避免先進的半導體設備落到中國手上,台灣可先表態,如果入侵將啟動包括台積電等在內的「半導體銷毀機制」。這會讓中國了解,啟動戰爭則「巢穴被翻覆」、引發無法承受的經濟、政治和戰略成本,如果和平,現狀還過得去。
台灣不少人一直稱呼、也視台積電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為「護國神山」,雖然有人認為台積電全球無敵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可以讓歐美各國為此保護台灣、中國也因此不會輕言打台灣,但認為以毀壞半導體設備與產業的「焦土戰略」,可讓中國不敢打台灣,倒也算是一大「創見」,只是這個「創見」恐怕不僅是離題了,更是離譜了。
這個「創見」為真、建議可行的前提,是建立在:中國要武統台灣,就是為了取得台灣笑傲全球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的基礎上,但問題是:這個基礎完全不存在。
中國口口聲聲的一個中國、統一台灣,對任何被其認為有「分裂」企圖甚至只是「意含」者,一定是立即又堅定的反擊、駁斥,背後支撐的基礎是民族主義、傳統中國大一統意識型態,這跟台灣有沒有台積電、半導體產業能力有多強,坦白說,風馬牛不相干。
即使是跳過民族意識等「形而上」問題談到「實利」,中國要統一台灣,著眼點也是整個地緣政治因素。
冷戰時期,美國封鎖、圍堵中國走向太平洋的是所謂的「第一島鏈」─北從千島群島、日本、琉球、台灣再往南到菲律賓、婆羅洲,台灣位在中間,在戰略位置上無可取代。地緣政治學者卡普蘭在《季風亞洲》一書中就指出,第一島鏈「防堵中國進入太平洋。中國戰略家看到這幅圖景,對其海軍被這樣圍堵非常惱怒」。即使冷戰結束,第一島鏈仍有意義,在中美競爭加劇時,更顯重要。
中國只有掌握台灣,讓美國的第一島鏈中斷:依照卡普蘭的說法是:(美國的)「海上長城及其代表的海上鏈條就斷裂了」,才能「東出大洋無阻礙」;再者,中國如果讓台灣從手上「分裂出去」,將引發內部嚴重的政治問題、還有其它的民族與獨立壓力(西藏、新疆等)。
該是專業的戰略學者看不到這點中國的地緣大利益,只看到台灣半導體的小利益,甚至以為可用半導體利益「震住」北京不敢侵台,這已經不僅是見樹不見林了,簡直是「歪樓」歪到西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