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當天對岸祭出「惠台31條」,半個月後行政院出檯「護台8策略」,兩岸的搶人才、搶企業之戰再次開打,最後的勝負,一看兩岸能拿出的「牛肉」大小與多寡,二看兩岸政府的政策落實執行能力。
坦白說,在兩岸政府都能落實執行其政策的前提下比較,「謢台8措施」要對抗惠台31條,是辛苦了,效果即非全無,亦難改趨勢,行政院院長施俊吉最後端出這麼一個方案,是讓人搖頭。更何況,台灣政府的執行力向來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中國提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外界簡稱「惠台31條」,行政院稱為「對台措施」,內容涵蓋金融、就業、教育、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用最白話文來講,就是儘量給予台資企業與台灣民眾「國民待遇」。例如台灣民眾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可參與考試、就業;而台灣的醫師、金融、高教的證照,可經認定或甚至不必認定即可直接在大陸執業。
過去,對岸與台灣有關的政策,總要經過兩岸協商過程,甚至簽署協議才生效;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進入冷和、協商中斷,對岸有關兩岸事務開始走「單邊主義」,所謂的「片面開通M503航路」即為一例。這次尷尬的是:對M503航路案,台灣猶可大聲抗議,但惠台31條,卻擺明了對岸「片面的對你好」─不論是真心或「包藏禍心」。
而這個「對你好」卻可能如吸星大法一樣的吸走台灣的人才、企業、弱化台灣甚至掏空台灣,行政院為此提出「4大方向及8大策略」因應。
這些政策包括: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加強保護營業祕密、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及國際能見度、加強發展影視產業。具體作法有:提高國立大學教授薪資的學術加給10%、輔導重點產業千人博士就業方案、透過國發基金匡列1000億元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推動立法改善醫事人員薪資給付及福利、修正營業祕密法、提升IPO審查效率、匡列百億資金建立文化金融體系等。
效果如何?即使有「小補」,但難改雙方懸殊的條件,更何況行政院部份對策明顯忽視時空環境的變化,註定難有大效,甚至是舊瓶新裝、湊和著用,能否改變人才、企業的流向,恐怕是「很拚」了。
行政院要提高大學教授薪資的學術加給10%,這是非常實際的牛肉,值得肯定,但效果卻未必那麼讓人肯定,因為這塊牛肉「太小塊」。對岸吸引台灣高教人才動輒以數倍薪資招攬,行政院為大學教授提高1成的還不是以全薪計,僅是其中的學術加給計的1成─換算金額大概就是增加6000元左右。能有很大的吸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