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中又過了一年,2019年底啟動的疫苗大規模生產與接種計畫,一度為抗疫戰爭帶來和平曙光,但好景不常,Delta變種病毒異軍突起,Omicron變種病毒接棒肆虐,許多國家再度淪陷,經濟再遭重創,全球供應鏈遲遲無法恢復正常,通貨膨脹風暴來襲。
但一年下來,還是有贏家輸家。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從「富國俱樂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挑出23個進行評比,根據則是國內生產毛額(GDP)、人均家戶收入、股市表現、資本支出(capex)、政府債務等5項指標。
評比結果顯示北歐小國丹麥拔得頭籌,在5項指標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瑞典與挪威也名列前茅。西班牙在23個國家之中墊底,比較今年與去年第三季,光是GDP就萎縮6.6%。美國排名第10,不上不下;歐洲大國英、德、義、法以及日本都落居後段班。
丹麥是北歐對台灣投資最積極的國家,尤其自2019年起投資金額大幅增加,至2021年1月止共27件,金額約30億美元,主要投資離岸風電及風電融資產業。去年1月,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對台灣離岸風場投資約8億美元。
No necesitáis traducción, verdad?
— Elena Alfaro (@ElnAlfaro) December 27, 2021
"Spain has done worst of all"
Which economies have done best and worst during the pandemic?https://t.co/5L2BG0mtyX pic.twitter.com/BBrHWQOLJz
歐洲南部國家相當倚賴旅遊業,因此國際旅遊禁令與服務業停擺造成的傷害特別大。其他國家如比利時與英國,則是苦於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居高不下,導致消費者支出大幅縮水。
OECD成員國今年10月平均失業率為5.7%,是連續第6個月下降。疫情較輕的國家,勞動市場受衝擊也較輕,一般民眾的謀生之道不致於斷絕。日本就是如此,疫情前/後的失業率沒有太大變化。西班牙就沒有那麼幸運,比較2020年2月與8月(3月疫情大爆發),失業率上升了3%。
面對失業潮,有些國家直接對民眾家戶撒幣,例如美國過去2年的2兆美元,加拿大也祭出類似政策。波羅的海國家則是量入為出,著重於確保企業的現金流、擴展公衛體系。奧地利與西班牙無所作為,目前實質家戶收入比疫情前減少6%。
股市反映一個國家企業界的體質,以及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英國股市略顯頹勢,原因除了英國脫歐(Brexit)帶來的不確定性,還有英國較少受惠於疫情的科技產業。美國有許多這類高成長產業,股市一飛沖天。丹麥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3家屬於醫藥業。
資本支出顯示企業對未來的樂觀程度,有幾個國家財源滾滾。美國企業家著眼於疫情概念股,也大手筆投資在家工作。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預估,標普500(S&P 500)明年的資本與研發支出明年可望比2019年增加18%。
政府債務大增將帶來提高稅負、撙節支出的壓力,美國、英國與加拿大都是舉債大國。瑞典國債佔GDP比例只比疫情前增加6%,部分原因在於它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政策。
鑑往知來,《經濟學人》強調這份排行榜的贏家/輸家態勢很可能會延續到2022年。OECD預估成員國明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3.9%,並期望「後段班」迎頭趕上,義大利可望成長4.6%。但《經濟學人》研判,疫情造成的經濟復甦差距不會消失,以這份23國排行榜而言,前三名可望較疫情前成長5%,但墊底三國恐怕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