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空軍經過抗戰八年的損耗,是在美國的軍事援助下又慢慢重建起來,從美國國務院的公開檔案當中,可以看到美國對中國政府的空軍投資高達2億5000萬美元。但是在國共內戰期間,在共軍並無空中武力的反制對抗下,國府空軍的表現並不出色,甚至被美方形容白天不敢出動,晚上才出動,也不敢飛太低,炸射不準確。
在當時的環境下,陸軍仍然是最強勢的部隊,空軍的問題,某些原因出在國府將領對於運用戰機的觀念錯誤,把戰機當成陸軍部隊指揮,也沒有維修保養戰機的正確觀念,調動戰機部隊到前方,為了省錢,就把後勤維修部隊留在後方,反而容易造成昂貴戰機裝備的損耗,最後讓蔣中正請宋美齡出面邀集中美將領,共同研商解決空軍的問題。不過,空軍在內戰後期的1949 年初期,就開始有組織地往台灣遷移,保存僅存的戰力。
1948年秋天,共軍在東北全境發動攻擊,共軍勇猛頑強地抵抗國府部隊沿北寧鐵路西進攻勢,成功阻止國府救援錦州的企圖,圍困攻占錦洲,所有東北國府軍隊撤出東北的主要路線因此中斷,只能做困獸之鬥。共軍雖無空中武力,可是地面砲火威脅不小,瀋陽領事館在10月15日給國務院的電報稱,根據未證實的消息,兩架P-51野馬式戰鬥機與一架B-25轟炸機幾天前在錦州一帶被擊落,一架國府空軍運輸機裝載60人,10天前在錦州附近被擊落的消息,已經被證實。
共軍準確的地面砲火,或許就是國府戰機不敢飛太低的原因之一,飛機不敢飛太低,當時連蔣中正都知道這種窘況。當時國府在東北節節敗退,情況危急,10月31日,瀋陽領事館給國務院的電報稱,瀋陽的鐵路、軍火庫都沒有遭到國府爆破破壞,所有人都想辦法逃出瀋陽,無法確認是否還有留下來的部隊,會執行爆破任務,根據最近的許多例子看來,國府軍隊放棄許多東北城市時,國府空軍就會在投降後飛回來隨意挑選目標轟炸,造成許多無辜民眾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因為炸射不準確,很少對軍事目標造成破壞。領事館建議國務院,請大使館與美軍顧問團,向國府提出要求,希望國府空軍不要對瀋陽進行報復轟炸。
11月1日,歷經三年國共雙方的戰鬥,國府在東北戰場以慘敗收場,瀋陽在錦州與長春接連失陷後,也在這天為共軍占領。美國駐華大使館當時決定將瀋陽領事館留下部分人員,而沒有像長春一般,所有人都是事先撤走。在美國國務院公開檔案當中,可以看到美國駐華大使館接受國務院的指示,大使館非常謹慎地為了中國空軍是否轟炸瀋陽,向中國政府當局提出詢問,假如國府空軍會轟炸瀋陽,大使館要立刻指出瀋陽當地美國人所在位置,希望所有在瀋陽被共軍攻占後的轟炸行動,國府空軍都能夠很小心謹慎地侷限在有軍事特殊意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