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汪浩觀點談1950年7月<蔣介石為什麼曾打算撤守金門?>,探討了一些當時局勢的觀察,但是本觀點閱讀上下文與基於當時對東北亞整體局勢的了解,相當質疑蔣介石當時是否真的有過撤守金門的真實意圖。該文敘事並有一些與韓戰爆發前後的台海局勢,史實上不符之處,本文一併指正。
汪浩認為1950年5月16日,蔣介石下令國軍主動撤守舟山與海南,而有可能也要撤守金門。但如果就當時舟山與海南戰事考察的角度來看,1950年4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3兵團的兩個軍,開始在海南北部的臨高角登陸,並且得到當時島上共黨游擊隊瓊崖縱隊的配合,戰事初始就對遭遇前後內外夾擊守軍非常不利。但即使這樣薛岳所領導的守軍仍有堅決抵抗,仍一度在島上的黃竹-美亭地區反包圍登陸共軍,卻因為共軍戰力太強而被突破。4月22日薛岳知大勢已去,才下令全軍保全實力撤退至台灣,5月1日共軍解放海南全島。
海南戰役的失利這才震動了蔣介石,由此知道離台灣太遠的大島,因為都在台灣空軍的密支火力範圍而難以防守,主動撤出舟山。因此汪浩所言蔣介石下令國軍主動撤守舟山與海南,在海南部分不合史實,海南國軍是打不下去而被迫撤退的。
接著汪浩認為,「7月7日,蔣介石開始考慮金門撤守,他預料共軍會以美國第七艦隊為恫嚇與宣傳,而如果美國不協防外島,則共軍更會進攻。」
首先要判斷的問題是,1950年7月中共是否確實具備攻占金門的意圖與能力?
先就能力部分而言,1949年三野10兵團以3個團登陸金門(即古寧頭戰役)的全滅,以及10天後在舟山群島的登步島出戰失利後趕緊撤回,方免於全軍盡墨。這兩場敗績給予中共華東軍區的心理打擊非常大,如要再戰金門,共方使用的兵力要接近一個整軍,動用的船隻勢必要有上千條以上。這在海上是一定會被國軍偵察兵力看得見吧?找到這麼多船以後,數萬部隊還要練習上下船與編制到船,直到熟悉。船還要嚴防空襲,只能用夜間演練編隊航行,白天也無法完全隱蔽。
如果用相同的史實來看,四野打海南用了3個月練兵,使作戰部隊熟於渡海登陸作戰。那麼三野要再戰金門,用1個月算準備少了吧?因此蔣至少也應該要看到當面共軍真的有全面準備了,再論撤守金門不遲。因為金門畢竟是經過一場古寧頭血戰所保住的,倘若不戰而棄金門,對國軍整體保衛國土的士氣將會有重大的打擊。倘若共軍欲奪外島,國軍不問有無能力保衛均應撤退,國內外怎麼會相信蔣介石與國軍保衛台澎的決心與能力呢?
然後就中共作戰意圖而言,參酌中共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所出版抗美援朝戰爭史的記載,1950年7月中共的全國總體戰略重點,當時早就因韓戰爆發北移了。因為東北是在1948年11月初全境解放,接下來就沒有遇到任何內外威脅。毛澤東為了盡快解放全國,迅速命令四野各主力軍入關掃清國軍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