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中原則在聯合國體系建立不可撼動的語境
中國在國力大幅成長後,成為沒有共產主義政治特徵的重要國際參與者,其中,在其得以進入聯合國體系,且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次,具有重要的開門意義。
2008年後,全球迎來金融海嘯,中國豪擲4000億救市。百年國恥敘事開始轉變,中國將要成為世界的頂端,不是第三世界的,下位者的機遇到來。敘事轉換的挑戰是聯合國體系原先的西方霸權將被均衡,操作途徑則是在轄下的諸多單位高度參與,透過中國在國際「普世價值」的形塑作用裡,成為建制的行為者,新的全球社會裏,中國的實力不單僅此經濟力量,而是全面的影響。
其中,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被增補衍生出新的脈絡-聯合國認可中國加入取代蔣介石政權,同理可證全球皆認同中國的「一中原則」。聯合國體系在近50年裏,可以跨組織地引用2758號決議排除臺灣的參與;WHO的實踐,雖未明白使用「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用語,但提及2758號決議的方式,背後仍是基於同樣的假設。[3]
在近20年,中國以其威權的統治輸出、基建輸出與放款,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金主與領導者。輔以起初在國際關係獲得美國默許(制衡蘇聯為重)的情況下,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的法理嫁接行為,可以合理地成為「普世價值」。這論述移轉與國際法素材嫁接,誠如蔣介石在1971年前,執著於兩岸內戰狀態,追求「反攻大陸」的運用一般,而亞細亞的孤兒終究是孤兒。
台灣-中華民國與台灣也是兩塊牌子-聯合國的神主牌在國內易主
民主化後的台灣,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亦具有雙重論述的政治語彙運用情況。中華民國的擁護者依循「退出」的脈絡,台灣自主性為號召者則尋找「加入」聯合國的可能,在民主相對不穩定的台灣,這份決議成為兩黨制尋求選票的重要關鍵。同上述,美中的需求是不作回應,而這張神主牌的影響力僅限於國內。
在全球瀰漫民粹主義的15年間,台灣地位的討論也就微不足道,兩岸關係承平到緊密,時至台灣人民對中國感到焦慮的2010年代前半,國際地位的低下本該將兩岸拉向中國的想法。而在大的美中雙邊關係改變後,台灣政黨的運用法則也產生微妙變化。起先要求「重返」的中國國民黨在結束國共對抗,被台灣人民視為高度親中的政黨後,不再對國際論述具有優勢地位;本被當作不穩定因子的民進黨陣營,反在話語上擁有了代言與繼承「中華民國」的利益。
美中對抗下,國內政治的統獨不成為主流民意的問題。民進黨從「台灣前途由全體人民決定」到「中華民國台灣的四個堅持」這段時間國際社會的參與反倒獲得了空間。中國因素的「作用」與「反作用」全球化-只要中國對臺越強硬,全世界就會給予臺灣越多的關注與支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