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出報復施壓的同時,亦能透過談判,對川普的要求作一定程度的讓步,讓貿易戰不會擴大,損害就能控制,同時逐步化解和緩貿易戰的陰影。不過,是否能如此「善了」仍在未知之數,畢竟川普的政府已被視為近代美國「最鷹派」的政府,中國則是此鷹派的首要目標。而如果川普政府能拉進其它盟國一起對中國施壓,即由單邊主義走向多邊主義,中國壓力將更大、牽連亦更大,而中國亦必然會「努力拉朋友」。
至於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台灣,理所當然的是直接加上間接的受害者,受衝擊程度高於其它國家─而且很可能是間接受害程度高於直接受害,且更難估計。
直接受害方面,一個是來自貿易戰中的「附帶傷害」─雖然美國並非以台灣為標的,但台灣很倒楣的一起當陪葬品,最鮮明的案例是川普對鋼鐵與鋁課高關稅,歐盟、南韓、加、墨、南美國家等多國都免除報復,台灣倒楣未能被免除。另一個直接受害是台灣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名列川普的高關稅名單之列,出口美國的數量當然減少,營收獲利必然下降。
間接受害則可能是鋪天蓋地、難以估計;中美貿易戰如果嚴重,兩國都要承受經濟成長下降的衝擊;根據過去的數據,中國經濟成長率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台灣經濟成長率受影響程度是0.29個百分點;美國的經濟成長率變動一個百分點,台灣經濟成長率變動是0.07個百分點,因此不談中美經濟受創程度孰高孰低,反正台灣經濟成長都將降低,而且可能是雙重加乘衝擊。而依IMF研究,中國出口成長每掉1個百分點,亞洲經濟體出口到大陸的成長會減2~3個百分點,台灣因兩岸經貿的密切關係,受的影響則又高於此數字。
常識的看,中國占台灣出口市場的4成,許多出口品是半成品與機具設備,中國經濟放緩、出口減少,台灣對中國出口當然減少;更宏觀看,台灣既以出口貿易為經濟命脈,全球貿易減少、經濟成長降低,台灣經濟當然受衝擊─只要回頭看3年前的經濟慘況及其原由即可知。
因此,對中美貿易戰,台灣宜審慎因應,作好承受經濟衝擊的準備,避免在中美貿易戰中被「夾殺」;更別幸災樂禍,甚至過份樂觀的以為台灣可從中獲利,川普對台灣會「特別」─確實是「特別」,大部份盟邦都免除鋼鐵、鋁的高關稅,但台灣卻未能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