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7國外長1月14日在法國布雷斯特(Brest)舉行非正式會議,聚焦如何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歐盟成員國尋求減緩中立兩國之間的衝突,但沒有提出實質措施。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負責人波瑞爾(Josep Borrell)會後表示,歐盟成員國與立陶宛站在一起,即便沒有新的支援措施。
對於該議程的進展,波瑞爾表示,「有些事情進展順利,有些不太順利。」他說,歐盟成員國「明確表達了對立陶宛的聲援,並討論了如何積極推動局勢緩和」。
同一天,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發表回應。重申立陶宛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公然製造『一中一台』,嚴重破壞中立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嚴重破壞中立雙方務實合作的氛圍。」
該發言人還說,「中方堅決捍衛自身正當權益,作出的反應合理合法且必要。中國沒有以經濟脅迫對待他國,也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政治和外交脅迫。」
立陶宛去年批准以「台灣」之名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打破了許多地方以「台北」之名設立代表處的慣常做法。中國隨後將對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別。在過去幾個月裏,立陶宛在貿易上遭受了嚴厲懲罰。
歐盟成員國尋求共識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在會後發表聲明,表示將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推動歐盟反脅迫措施。
去年12月,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新的貿易防禦措施,即「反脅迫手段」(anti-coercion instrument)。這是一項立法措施,旨在打擊非歐盟國家對成員國施加壓力。
勒德里安表示,法國政府將努力加快該法案通過。
「我們批評中國的脅迫行為......反脅迫體系目前已經呈上桌面,在法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我們將加快起草,以阻止中國在立陶宛問題上採取脅迫。」
該措施如要成為法律,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
除此之外,歐盟也考慮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但這不但耗時數年,且無法對經濟產生立竿見影的救濟效果。
瑞典外長林德(Ann Linde)周五在布雷斯特對媒體表示,「我們完全支持立陶宛」,北京的做法「不可接受」。
奧地利外長沙倫伯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也表示,「重要的是團結起來,以防止其它大國單獨挑戰我們的成員國,並進行區別對待,不管是俄羅斯還是中國。」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行前表示,「如果歐洲遵循統一路線,團結共識共同行動,那就是重量級對手;如果分裂並各自行動,歐洲的戰力將低於其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