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2年與2020年相比,顏寬恒面對選民人數增加2萬784人、投票率增加1.31%,其得票仍然不及其父,短少1萬819票,顯見綠營當權下,國民黨對於顏寬恒的票源顯然是不增反減。顏家有他們的路要走,地方派系與國民黨的關係,自然是牆頭草、水幫魚的利害關係。直言之,地方派系可以不歸屬國民黨而自走其路,但國民黨若要大選勝利、中央執政,卻像魚不能少了水的關係。但若以顏家立場檢視,在綠大於藍的氛圍下,國民黨的品牌效益明顯是負擔減分(顏寬恒2016、2020得票率均低於50%)。
中二補選之戰,顏家定位不要藍綠對決,卻忘記民進黨打出對抗地方黑金土豪牌;顏家與朱主席若即若離,國民黨這塊招牌顯然沒有多大助益。國民黨並非毫無選舉功用,但空戰毫無作為,顏家被空氣票打敗,補選投票率超過58%,若依選舉人口數成長1.21倍、投票率成長1.03倍(相比2008年),顏家補選票數的天花板應該將近10.4萬票,可惜國民黨的品牌效應不如無黨團結聯盟,顏家與國民黨的合作效益也不如預期。地方派系與國民黨的合作,不應該侷限於黨籍認同,為了政黨輪替,國民黨應該包容地方派系以無黨籍參選、禮讓席位,事後再另尋合作模式,如此兩利雙贏,才能為彼此困境解套。
其三,民進黨競選策略有其深度與厚度。以中二補選與罷免陳柏惟相比,在罷免那戰,顏家很難成為選戰主角,因為罷免就是檢視陳柏惟的選戰,而非檢視顏家的選戰,強力打壓顏家,一則刺激罷免同意票的票數(顏家動員強度增加),二則無法說服搖擺選民對於陳柏惟的質疑。因此,先敗後勝雖然事後諸葛,但民進黨戰略調整快、狠、準,甚且能夠利用陳柏惟的悲情訴求固票,這也是其選舉策略的深厚表現。國民黨面對綠大於藍的氛圍,爭取中間選民與搖擺選民的支持,當然不是錯誤,只是不瞭解這群選民的喜惡與特性,怎能奢想他們願意支持國民黨與其候選人?
其四,國民黨反共不反中,民進黨反中也反共,兩者相比,邏輯說服力上,國民黨顯然不及民進黨「有理」。台灣選民無法相信共產黨,反中等同反共或是反共等同反中,自然會有其邏輯與情感結合。國民黨不能反中但想反共,一則不能面對共產黨與國民黨的交流必要,二則不能擺脫「中共同路人」的刻板印象。反共不反中,這在兩岸現狀裡,顯然不能說服大多數台灣人的質疑。台灣人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的占比極少,國民黨若堅持反共不反中,就會遭受邏輯合理性的質疑與不信任,畢竟中國與共產黨的距離,在絕大多數台灣人心中,幾乎毫無差異。但若國民黨調整為與民進黨相同,都是反共、反中都相同,這在市場毫無區隔,對於重返執政也無助益。如此進退失據,就是朱立倫與國民黨的兩難困境。
清算國民黨與朱立倫的政治資產負債表,不能不相信資產就是負債的事實。朱立倫與媒體向有關連,透過媒體放話測風向,就是不誠懇、不尊重民意、對縣市長失敬的政治慣性。如果年底大選是朱立倫的成敗之戰,訪日、訪美對於縣市選舉到底有何助益?朱要提升個人領導威信,不從基層走起,不想一步一腳印,到時候地方各自為政,懶得理會黨中央,豈不是重蹈覆轍,繼續「輸綠倫」?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