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等於負債加淨值(股東權益),這是會計學上不變的原理。當淨值等於零,資產等於負債,這顯然是糟糕的資產負債狀況。朱立倫在政治上的資產負債表,如今與國民黨息息相關,國民黨的淨值幾乎趨近於零,其資產負債表也是堪憂有慮。
朱立倫是藍營傳統培育下的政治人物,可與其相比而反差極大者,就是韓國瑜。相對於朱,韓是草根式土生土長,未受國民黨菁英培育,也沒有背負藍營傳統包袱。但是,韓國瑜個人的意識形態,決定其統獨光譜之所在,也決定中間選民對其喜惡與信任的天花板。
朱式兩難困境,在於身兼黨魁是否一定能成為2024年總統候選人?朱的主觀認定若是,形塑強勢領導及有效戰績,才能促成這種主觀認定。朱的主觀認定若否,他競選黨魁的目的何在?若只是要團結整個國民黨,當個造王者,為何從公投、罷昶、中二補選以來,沒有積極表現與協調整合?主觀上想選總統,奈何客觀氛圍不能「造王」而是愈來愈像「肇亡」,朱立倫與國民黨是否看出這樣的兩難困境?
國民黨與朱立倫在政治上的資產負債表,共同現象就是淨值減少、負債增加,當資產只剩下負債,國民黨就算是最大在野黨,那又有如何作用與未來前途?民進黨可以形塑萊豬就是美豬,自然也可以同理推出「福食」不是「核食」。聯合報記者詢問國民黨對於開放核食進口的初始說法,過於輕率接球,為何不反問民進黨政府能夠提供哪些確保食安的政策?在野黨自我定位錯誤,回覆重大議題就會失其所據。在野黨不是只懂反對而已,更要問問執政黨如何施行政策與顧及民眾權益。國民黨可以反對核食,但是面對「福食」,怎不問問民進黨政府相關的食安政策為何?重大議題的政治定位錯誤或是搖擺不定,誠然是朱式領導的謬誤之一。
其二,家族政治的品牌向來不是國民黨或民進黨,政黨品牌對於家族政治的助益,向來都是順應局勢者昌,權變者勝。政黨輪替不奇怪,國民黨已經喪失一黨獨霸的威權統治能力,地方上的家族政治,不應以歸屬特定政黨為依歸,而是依局勢發展決定政治歸屬。以顏家為例,顏寬恒的最高得票依舊不能超過其父顏清標。
在2008年1月12日選舉,中二選民數為24萬4429人(扣除大里選區,投票數13萬8334票,有效票13萬4385票,下同)、投票率56.59%,顏清標拿下8萬735票(馬蕭配得票11萬2484票),得票率高達60.08%;在2012年1月14日選舉,中二選民數為27萬338人、投票率75.89%,顏清標拿下11萬8585票(馬吳配得票10萬1962票),得票率高達59.79%;2016年1月16日大選,中二選民數28萬8136人,投票率70.80%,顏寬恒得到9萬3495票(朱王配得票5萬6619票)、得票率46.65%,2020年1月11日大選,中二選民數29萬1122人,投票率77.20%,顏寬恒拿下10萬7766票(韓張配得票8萬3447票),得票率為48.85%。「無黨團結聯盟」雖然是政黨團體,但非藍非綠、可藍可綠,顏清標的得票數是可充當顏家動員的實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