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林建甫專欄:大數據的現代性

2022-02-04 06:50

? 人氣

作者指出,大數據本身不重要,而是要對其做出解釋,並轉換成商業價值。(取自Pixabay)

作者指出,大數據本身不重要,而是要對其做出解釋,並轉換成商業價值。(取自Pixabay)

由於科技進步,紀錄、蒐集、儲存、分析都越來越方便的情況下,大數據在我們經濟社會中已經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去年(2021)5月《獨角獸創業勝經》(Super Founders: What Data Reveals About Billion-Dollar Startups)一書以大數據探究全球最成功的新創公司,顛覆創業相關的成見,如創辦人年齡、學歷、職涯背景等迷思,提出成功創業的真實面向。大數據是當今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探討方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經濟生產要素

現在的教科書普遍認為經濟生產4要素(four factors of production),是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精神(組織)。透過對這些要素的安排與使用投入,經濟社會才能進行生產活動。而分配理論就是討論這4要素的報償,分別透過各生產要素的供需來決定均衡價格,依序就是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

然而現代社會,大數據應該可以成為第5個生產要素。因為大數據與其他4個生產要素大大不同。應該要加上這項要素,才能具現代意義。透過大數據的分析,企業可以知道消費者的偏好、趨勢,因此可以精準生產;而透過消費者的資料分析,才可以知道銷售的對象在哪裡,因此可以精準的行銷;商業活動就可以更加地有效率。當然大數據既然是生產要素,其報償就應該獨立出來。我們姑且稱其為:「數據報酬」,不應該與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混在一起。

房地產、交易。(圖/取自Pixabay)
作者指出,大數據應被列為經濟生產第5個要素。(取自Pixabay)

過去數據:數字

過去人類能蒐集到的資訊非常有限。而且最早的數據應該就是數字。然而數字的由來是按時帳序紀錄的日記帳,或流水帳,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功能相當有限。今日的會計學是建立在借貸平衡觀念上,也就是基礎就是複式簿記記賬,每筆分錄需要左右借貸各記一筆,再整理分類帳,核對、結賬、做總帳,編制報表,做成公開的財務資訊。這可以解決過去日記賬最後彙整經常就是糊塗帳的問題。

今日數據:各項紀錄

近日除了數字,各式的對話、照片、影像都是可分析的數據。單以數字而言到處是垂手可得的資料,有時間數列(time series)、橫斷面(cross section)資料、縱橫(panel data)資料,這都大大的促進經濟計量學(Econometrics)的發展。而資本市場即時的交易高頻(high frequency)資料,不論是資料量或是資料特性都與傳統資料有很大差異,也促成程式交易的興起。

當今全世界的交通工具、工廠設備、農業場域、辦公居家環境都有著無數的偵測傳感器,隨時測量和傳遞著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電壓,乃至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濃度變化,產生海量的數據信息。而非數字的照片、影像也因蒐集、儲存、分析的進步,如雨後春筍的蓬勃發生。隨著感知技術、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遙測技術、坐標定位技術,社群網絡⋯⋯,逐漸將世界的變化都數據化。一句有趣的話將歷史與現在做了對比:「人類以前延續的是文明,現在傳遞的是信息數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