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要使孩童學習獨立也要有安全的環境

2022-02-21 05:50

? 人氣

由於現代人生活和過去不同,在科技陪伴下長大的世代,比起過去的孩童在戶外的時間還少。(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由於現代人生活和過去不同,在科技陪伴下長大的世代,比起過去的孩童在戶外的時間還少。(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前陣子有一部在《公共電視》播出的紀錄片【爸媽不要擔心我】,探討英國七歲以下的小孩在沒有父母陪同下,是否能獨立去旅行並完成交付的任務,測試這些小孩的「極限」,瞭解在二十一世紀孩童成長的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了要測試這些年齡相仿但背景不同的手足是否有獨立的能力,只提供他們一張地圖,按照地圖上標示在公園裡尋找及購買物品,並搭乘巴士前往指定的地點。過程中除了要能判斷方位,記得住要做哪些事,有無遵守指令不是只顧玩耍,還要能與同伴相互合作與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是一部滿有意思可深入探討的紀錄片。

由於現代人生活和過去不同,在科技陪伴下長大的世代,比起過去的孩童在戶外的時間還少,影片中比喻是比監獄的受刑人還少。而且調查發現,英國五歲小孩有三分之一已有自己的平板電腦,也是造成他們減少戶外活動的原因之一。就算是出門,父母也會盯得很緊,擔心他們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這裡面談到幾個研究的數據,很值得我們來思考:「……在五十年前,小學生一個人走路上學是很平常的事,今天有將近97%的小孩被送到校門口。」「有九成九的家長說,他們不會讓不到七歲的小孩獨自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在英國的孩子,離家自由玩耍的距離,比起過去五十年來縮減了90%。」

這些數據意謂著現代的小孩,在父母過多保護下所承受的風險極低。為何做父母的無法放手讓孩子獨自外出?大部分的家長認為,就是擔心他們在過程中跌倒受傷、迷路、發生交通意外,又怕陌生人搭訕等等。但有許多研究發現,面對風險對於孩子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讓孩子自己找路,雖然不小心會迷路,但克服恐懼後可建立他們的信心,學會空間概念,對認知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下次面對這種狀況時更能瞭解如何應變。

同樣在臺灣,父母對小孩的呵護情況也差不多,最常見是在校門口看到父母或祖父母的接送,就算是在大都會地區搭乘大眾運輸很便利,也會有大人陪伴,在公車上幾乎看不到小學生自己坐公車上學。

這些家長不放心小孩獨自上學不是沒有原因,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查詢網」統計,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在民國105-109年死傷人數幾乎是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八、九千以上的兒童死傷。「靖娟文教基金會」在2020年調查全臺十九個縣市(不含離島)國中小學校的交通安全概況,其中在都市地區國小學生有高達九成由家長接送上下學,機車是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但家長接送小孩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也是使用機車。我們常會看到一個景象,機車前腳踏板和後座都載著小孩,三貼或四貼搖搖晃晃的,看了令人膽顫心驚。

臺灣的交通惡名已經不只一次被國際警告,美國、加拿大與日本官方都曾對臺灣的交通發出「旅遊警報」,提醒來臺旅遊時要特別注意。在這樣的情形下,連國外的人都對我們的交通感到害怕,家長如何放心讓小孩自己上學呢?

不過矛盾的是——「靖娟基金會」這份報告在關於家長希望孩子具備的交通能力方面,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國小畢業時能具備「獨自上放學」的能力。顯示家長們是否讓孩子自己上下學的矛盾,一方面對整體交通安全沒信心,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在影片最後,這些小孩是否都完成任務了呢?這些小孩不僅完成任務,而且全程無大人陪伴,安全到達了目的地。看到他們的能力表現,你還擔心自己的孩子做不到嗎?當然我們要讓小孩學習獨立之前,應該先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不只是上述的交通安全,還包括校園安全、公共場所安全、遊戲安全、居家安全等,都是政府要加強對兒童安全環境的重視。

更重要的是,做家長的要適時地放手讓孩子勇敢去闖,讓他們在逆境中學習,才能激出潛能!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