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因此說,這座台灣首座的「總統圖書館」可以為社會在歷史中尋找共識,「否則,在台灣,蔣經國前總統永遠只是一部分人的蔣經國。有些人記得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則記得他所代表的威權體制。」
致詞過後,蔡英文上述言論迅速在台灣政壇引起激辯。甚至,中國國台辦在數日後也高調回應。
現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回應蔡英文致詞稱,「蔣經國路線就是反台獨路線」,要求蔡英文及民進黨放棄台獨,走向兩岸和平統一支路。
在蔡英文致詞後幾天,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稱,蔣經國生前曾表示「是台灣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且反對「台獨」。她指責民進黨政治操弄,煽動所謂「抗中保台」,誤導台灣民眾。
「保台」或「保護威權政權」?
針對蔡英文致詞,對於蔣經國當年出自何種原因「反共保台」的問題是首要分歧。
台灣中研院政治所陳嘉銘博士在臉書批評蔡英文致詞欠缺對基本民主的認識。他說,在威權獨裁統治下的人民只是因為恐懼或者因言論思想被控制而臣服於獨裁者,因此後者和他的臣民們並非真正結合成一個政治共同體。蔣經國當年「和台灣社群是分裂的。所以蔣經國保的不是台,而是他自己的獨裁地位。台灣只是因為是他獨裁地位的一環,所以被連帶性地保住而已。」
歷史學者陳君愷則告訴BBC,從公諸於世的的蔣經國從日記中以及他生前從政的各種所作所為,蔣經國對民主制度並不喜好,多半是受到壓力而消極開放。
不過,另一位台灣史學者陳芳明則肯定蔡英文此舉。陳芳明稱,蔡英文為求台灣社會不同意見的族群政治之「和解」十分有「膽識」。陳芳明1980年代在美留學期間,因為從事黨外民主運動,曾是蔣經國執政時期的「黑名單」,無法返台多年。他稱許蔡英文的致詞,認為「台灣的民主歷史確實是由蔣經國宣佈解嚴之後,「才開啟後來李登輝的宣佈總統直選......蔡英文非常敬佩李總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蔣經國的肯定。」
台灣另一位文化評論者顏擇雅則說:「反對蔡英文致辭的人,理由都是轉型正義......但歷史真相的發現可能是一個漫長過程——過程中,一派學者心目中的加害者,可能是另一派學者心目中的『無奈必須做出選擇的行動者』」。
顏擇雅說,像蔣經國或者像韓國已逝的威權統治者朴正熙,都是在冷戰期間,面對共產黨的挑戰及滲透,心態是草木皆兵,因此其政府確實都有錯殺無辜的傷害發生。「所以他本身並不完全無辜,但要考量其責任大小,還是必須把其選擇背後的無奈成分考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