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專欄:尼克森登陸50周年─改變兩岸關係的轉捩點

2022-02-20 07:20

? 人氣

在國共尚未撕破臉的時代,蔣中正一度也與蘇聯有過蜜月期,甚至在1926年11月7日向史達林祝賀十月革命九周年。(國史館)
在國共尚未撕破臉的時代,蔣中正一度也與蘇聯有過蜜月期,甚至在1926年11月7日向史達林祝賀十月革命9周年。(資料照,國史館)

如果不是蔣中正反共反過頭,連在西方與蘇聯之間裝一下中立都不會,非要在1939年的國際聯盟表決中以投棄權票的方式把蘇聯趕出國際聯盟,中華民國或許在美蘇之間能有更靈活的空間,1949年的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既然蔣中正已經做出向美國「一邊倒」的決定,蘇聯也只能在抗戰勝利後全面支持中共叛亂,導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既然毛澤東是在史達林扶持下奪得大陸政權,那麼他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也只能採取對莫斯科「一邊倒」的政策。再加上史達林本來就是一個較為強勢的共產主義老大哥,還在不久之前剛剛擊敗納粹德國,在共產主義陣營中享有絕對的權威,絕非毛澤東所能輕易挑戰的。毛澤東也只能向史達林表忠誠:「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就是倒向社會主義,沒有例外,沒有所謂的第三條路。」

尼克森發表《關島宣言》

中共與蘇聯的邊界之爭,很快就由東北的烏蘇里江蔓延到新疆,讓剛上台的尼克森體驗到莫斯科和北京並非鐵板一塊。自1950年韓戰爆發以來,美國向來是憑藉一己之力介入東亞的反共戰爭,因為當時日本剛剛戰敗,還處於被美軍佔領的狀態。日本政府致力於戰後重建,不願意介入海外戰爭,且美國也不希望軍國主義復活,寧可單獨抵抗莫斯科還有北京的擴張。

南韓與南越雖然都是反共國家,但本身都遭到北韓還有北越的威脅,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都有亡國的危險,自然是不可能成為美國抵禦共產主義威脅的夥伴。唯一狀況比較好的,是可以仰賴海峽天險抵禦中共兩棲登陸與武裝滲透的中華民國。蔣中正從大陸帶到台灣的60萬外省軍人,不只有可靠的戰力,還對共產主義有刻骨銘心的仇恨,是美國在東亞防範共產主義擴張的唯一助力。

第一次緬甸戰役示意圖。(圖片摘自──呂牧昀、袁梅芳:《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青森文化),p69。)
中國曾受周邊東南亞國家共軍圍堵,軍事資源需由支持國民黨政府的陣營由南方海域運輸,再經滇緬公路向北運送至內陸。圖為首次緬甸戰役示意圖。(資料照,圖片摘自呂牧昀、袁梅芳:《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青森文化),p69。)

所以在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的介入下,東南亞有滇緬邊區游擊隊在中南半島與中共、緬共、泰共、寮共、北越、越共以及親共的緬甸政府交手。空中則有「黑蝙蝠中隊」與「黑貓中隊」的飛行員前仆後繼,冒險深入大陸為美國蒐集中共的戰略情報。這是為什麼美國雖然不支持蔣中正總統反攻大陸,卻從50年代到60年代都十分看重中華民國的原因。

然而美國這種全盤接手東亞反共戰爭的態度,雖然確實在軍事上更有效率的打擊了共產黨,卻也同時在政治上壓制了東亞反共友邦的主體性。過度依賴中華民國打擊中共的政策,對北約盟國和日本而言則等同於失去一個離間莫斯科與北京的大好機會。歐洲國家與日本不僅將中共視為抵禦蘇聯擴張的潛在盟友,還認定中國大陸是一個可以深化貿易往來的龐大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