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到2月28日,是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北京50周年的紀念日。回顧美國現任總統出訪外國的歷史,很少有單獨在一個國家停留7天以上的紀錄,所以這7天也被稱為「改變世界的1周」。不過筆者認為,尼克森這一周真正改變的其實是海峽兩岸之間的關係,因為在這一個禮拜結束之後,美國實質上承認了世界上有2個中國存在。
自1899年國務卿海約翰(John M. Hay)宣佈「門戶開放」(Open-Door)政策以來,美國堅守只與一個中國政權打交道的「一個中國」原則,確保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所以美國政府直到1928年北伐勝利以前,都只以北洋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也只與北洋政府發展外交關係,拒絕與孫中山領導的廣州國民政府有任何官方互動。
與此同時,蘇聯雖然向廣州國民政府提供軍事援助,卻在外交上承認北洋政府,明目張膽推動「兩個中國」政策,可見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確實是有別於其他列強。後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滿洲國以及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等蘇聯、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在中國相繼成立,唯一獲得美國外交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仍舊是南京國民政府。
美國在1940年11月30日拒絕承認汪精衛政權,並為此向重慶國民政府提供1億美元貸款,更是為一年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埋下伏筆。等到1949年大陸淪陷,尤其是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更是對向蘇聯「一邊倒」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全方位的抵制。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也因此能繼續在聯合國裡代表中國,甚至於享有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
尼克森擔任副總統時的頂頭上司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更在1960年6月18日到19日對台灣進行為期2天的訪問,成為歷史上唯一造訪過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的美國總統。那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讓早年以反共出名的尼克森總統做出推翻「一個中國」原則,同時與兩個中國政權打交道的決定呢?讓我們把時空環境拉回到尼克森上台的1969年。
中蘇共分離
首先是中共1949年以來的「一邊倒」政策,在史達林(Joseph Stalin)去世後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因為以民族主義為訴求的毛澤東並不甘心永遠當蘇聯的老二。毛澤東與其他中共元老最大的差異,在於他沒有留學蘇聯的經驗,而且十分強調中國共產黨應該「走自己的路」。這讓史達林從一開始就對毛澤東非常憂慮,擔心有一天中國共產黨不受控制。
所以1937年對日抗戰爆發後,史達林一度考慮以蔣中正為蘇聯在中國的主要扶持對象,這不只是因為蔣中正比毛澤東更有能力抵抗日本侵略,而是史達林認為如果中國在毛澤東領導下成為統一的大國,最後勢必將威脅到蘇聯共產主義世界「老大哥」的地位。他寧可中國永遠停留在內戰與分裂的狀態,甚至於繼續給一個非共產主義的領袖統治,也不願意蘇聯的共產主義領袖地位遭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