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再論張忠謀的3年無紅潮

2022-02-12 06:10

? 人氣

台積電目前仍是全球晶片龍頭,市佔率居於首位。(資料照,美聯社)

台積電目前仍是全球晶片龍頭,市佔率居於首位。(資料照,美聯社)

你還記得2017年1月,台積電當時董事長張忠謀說過「3年內窗外無紅潮」嗎?當時這句話深深刺痛大陸許多網民,一時間中國網路幾乎沸騰,「還有什麼事情大陸做不出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筆者也曾經在2017年10月投書風傳媒,對張董事長的論述,提出看法 ;而2022時間很快到了,經過2017至2022年的1月,不要說3年,5年過去了,大陸晶圓代工可以叫出名號的只有中芯國際跟華虹半導體,但是跟台積電根本不在同一個級別。對於張董事長的遠見,著實讓人佩服。

論市場佔有率,台積電全世界約占53%到55%排第一,中芯加上華虹僅比聯電多一些約8%,對許多中國網民來說,為何液晶面板可以創造出京東方跟華星光電(TCL子公司),還可以跟友達與群創相比一下,晶圓代工卻不行,中間還被清華紫光(曾經誇口要買聯發科)給忽悠了一圈。

論技術,目前台積電在7、5、4、3奈米都是2022年主力,但是中芯國際主力一直在28奈米上,同時受到美國制裁影響,ASML的EUV光刻機(生產7奈米一下的設備)也無法供貨給大陸廠商,就算大陸積極輔導上海微電子研發光刻機,目前仍然停留在28奈米(類似DUV),因為這樣,不止短時間無法造出類似EUV的設備。同時也大大限制了晶圓代工的技術升級,使得中芯國際未來在北京與深圳的建廠,只能投資28奈米,雖說配合市場需求,更多是無耐。

位於台灣南科的晶圓十八廠,是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主要生產基地。(翻攝台積電官網)
台積電於台南科學園區設立晶圓18廠,為5奈米製程的主要生產基地。(資料照,翻攝台積電官網)

資本支出,晶圓代工是一個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產業,資本支出可以看出該公司未來展望,而台機電預計在未來1年的資本支出約280億至300億美金,中芯國際僅約50億美金,單單從資本支出,就可以看出,兩者差距,只有越拉越大

半導體人才也是中芯國際的短板,雖然幾個重要職物都是以往台積電的同事,如在中芯待一段時間的蔣爸(蔣尚義),以及曾經的CEO梁孟松等等,但是中芯國際恰恰是中國人說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高層相互鬥爭下,僅2021年,分別走了董事長,研發主管,連梁孟松都不兼任CEO,雪上加霜的是研發工程師的流動率也高得嚇人。

根據百度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芯國際的員工流動率是台積電的五倍,在人才與資本都無法跟台積電相比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只能靠中國龐大的市場與某些芯片技術要求不高的產品(如車用芯片)來生存。

最倒楣且影響最大的是,海思半導體(華為全資子公司),海思原本是台積電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客戶,受到美國制裁關係,台積電無法供應手機芯片給海思,從此華為的手機市場,成斷崖式下降,被小米,OPPO,VIVO追過,而華為僅能從五G等前端設備,繼續經營下去,在手機市場上已經掉出第一團隊,就算賣掉子品牌榮耀 ,開發鴻蒙操作系統,也無扭轉往日風光。

不止5年過去,看起來再過5年,在晶圓代工領域,大陸要超台積電,恐怕也很難。要說台積電不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也難!

*作者為兩岸經濟產業分析師,畢業於政大企管所碩士,曾在中國從事通路相關行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