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哈金:一位用外語寫作的華人作家,如何看待家鄉、家國與文學

2022-02-15 12:0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1996年的一個冬日,剛在美國拿到文學博士不久的哈金,在文壇才剛起步,掙扎著等待著伯樂出版他的英文小說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位出生中國東北軍旅家庭的華人作家,因為參軍及文革,10多歲才初次接觸英文,卻在來到美後,開始用英文寫起小說。

他在一篇自序中回憶道,那年冬天受邀到明尼蘇達州的大學演講,坐上了只有兩名乘客的小飛機,駕駛員竟然是年僅12歲的少年實習機師,坐在自己旁邊的是飛行教練。當時,他沒有選擇離開,飛上藍天後,航程搖蕩顛簸,40歲的哈金當時心魂不安,心裡想的是家人及自己的「後事」,還有一本到剛投稿出去的短篇小說集。他自承,自己已為這本書獻出所有心力,可以是死而無憾。

空難沒有發生。後來,這本名叫《光天化日》(Under the Red Flag)的小說集中的同名小說拿下了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為哈金在英美文壇的起步吃下定心丸。1997年,軍旅短篇小說《好兵》(Ocean of Words)獲海明威文學獎,1999年他的唱片小說《等待》(Waiting)拿下象徵美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國家圖書獎」(American National Book Award),哈金在世界文壇的名聲底定。

哈金此次接受BBC中文專訪,以他去年剛出版的新書《放歌》(A Song Everlasting)起始,敘述他對當代文學,中國以及小說的看法:「這半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多少事情?但文學真正反映多少?不多的!」哈金說。

紐約唐人街新春慶典活動

哈金近年來的寫作聚焦華人移民在美國的故事。

哈金的移民故事

1956年出生於遼寧金州,現在任教美國波士頓大學,從中國東北寫到美國東北,哈金成名的早期著作前都是描寫以家鄉為背景的軍民小人物,他將目睹或耳聞的真實故事以小說重筆法從新呈現,描述時代動蕩下歷史的考驗及人性的掙扎。

他告訴BBC中文,自己試圖以文學「為歷史蓋上一個精緻的紀念碑」。早期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卻歷經韓戰,文革及南京大屠殺等大時代動蕩的嚴酷考驗。近年來,他是書寫華人移民在美國的快樂與憂愁。

走在他心儀的作家如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及康拉德(Joseph Conrad)同樣歷經過的文學路上,本名金雪飛的哈金,被視為當代極少數以外語寫作,在世界文壇佔有一席之地的華人小說家之一。甚至在故土中國,哈金亦受到激賞,獲頒許多重要文學獎項,多本著作被翻譯成中文(經過審查刪修)。雖然他一直被禁止重訪中國。

不過,他的成功亦遭致文人批評,台灣一些小說家,在哈金訪台時曾當面直言他筆下的大東北故事毫無新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