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烏克蘭全國從大城到小村都升起藍黃兩色的國旗,早上10點全國各地響起國歌,士兵、邊境衛士都加薪。這是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下的命令,「他們告訴我們2月16日將受到攻擊。我們要讓一天成為團結之日。」哲連斯基透過錄影向全國進行演說。
全世界都關注著烏克蘭危機。這是後冷戰時期以來最可能改寫國際權力結構的事件。不論俄國會不會、何時、以多大規模入侵烏克蘭,蘇聯瓦解後逐漸形成歐洲地緣政治結構已因這場危機在改變中。這場危機不只影響著歐洲,美國遠在亞洲的盟友與對手也都在看著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如何因應這場危機──烏克蘭之於俄國,常被用來比擬台灣之於中國。
台灣與烏克蘭的相同戰略困境
即使拜登向歐洲盟友透露俄國可能在16日對烏克蘭展開攻擊,但14日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拜登通話40分鐘後,雙方同意與俄國的重要外交之窗並未關上。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也在15日抵達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更重要的是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14日向普京建議:外交談判當然不應無限期持,「但在這個階段,我建議要繼續並加強。」而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K. Shoigu)也告訴普京,俄國與白俄羅斯的大規模聯合軍演即將結束。而普京也在15日宣稱俄烏邊境的俄軍已「部分撤離」。原本約14萬5千俄軍部署在烏克蘭邊境,西方專家質疑俄軍即使撤離依然把武器裝備留在原處,以便迅速重新集結動員。
地緣戰略是普京脅迫烏克蘭的主要考量。俄羅斯要求美國與北約盟國白紙黑字承諾「北約不再向東擴張」、「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不可加入北約」,俄國強調,一旦烏克蘭或喬治亞等前蘇聯國家加入北約,將會傷害俄國的國家安全;但對美國或北約而言,烏克蘭有自主權尋求和其他國家結盟;如果美國否認烏克蘭這種自主權力,很難擔當民主國家的老大哥。
對俄國而言,烏克蘭加入北約等於北約把武器架到俄國大門口,戰略縱深被削減了;但是對烏克蘭而言,它三面受俄國勢力包圍──東邊是俄國、北面是俄國盟友白羅斯、南部克里米亞半島已被俄國吞併;而西方鄰國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前華沙國家都已加入北約,烏克蘭企圖加人北約正是為擴大自己的戰略緃深、增加對俄國的抵抗能力,因此2019年把加入歐盟和北約視為國家基本目標而寫入憲法。
類似俄國、烏克蘭與北約的戰略緊張同樣發生在台灣海峽。對中國而言,若美軍正式協防台灣,等於侵門踏戶兵臨城下;而從台灣與美國的立場而言,解放軍軍力已倍增,既可以繞到台灣東部包圍台灣、擠壓台灣戰略縱深,還向東跨出第一島鏈、威脅關島、包抄日本、切斷美軍從關島向第一島鏈的馳援,更向難揮軍南中國海、企圖控制通往印度洋要道。這些擴張行徑嚴重威脅台灣與美國亞太盟友的安全。就像烏克蘭想加入北約一樣,台灣加入「美國隊」正是強化對抗中國的安全保障;當然,中國也和俄國一樣全力干擾台美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