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困在「美國戰爭炒作」與「俄國持續謊言」之間:那些在大國角力下度日的烏克蘭人

2022-02-17 07:30

? 人氣

2022年2月14日,一名公車上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2022年2月14日,一名公車上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近來頻頻警告「俄軍即將入侵烏克蘭」,歐美媒體甚至宣稱「取得美國情資」,信誓旦旦地報導「2月16日凌晨3時就會開戰」,國際股市也因此拉黑;至於俄羅斯那頭,雖然確有十多萬大軍包圍烏克蘭,2月15日莫斯科竟突然宣稱「部分軍隊開始撤回基地」,還說「西方的宣傳戰已經慘敗」,嗅到和平氛圍的美股大漲、避險物資則應聲崩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齣2022開春的地緣政治大戲,讓世人看的眼花撩亂,對於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是「和」是「戰」,至今沒人知道拜登與普京誰說的才對。除了國際媒體高度關注,歐美政要也在基輔與俄羅斯之間不停穿梭調停,但身處第一線的烏克蘭與俄羅斯民眾,對於自身安危究竟怎麼看?前進基輔的美國獨立記者克洛斯比(Jack Crosbie)直言,烏克蘭人被困在「美國的戰爭炒作」與「俄國的持續謊言」之間,但基輔的居民卻一切作息如常。

烏克蘭人究竟想不想加入北約?

烏克蘭民眾對於加入北約的態度。

烏克蘭危機的主要癥結,自然在於俄羅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普京認為這是斯拉夫民族的悲劇,也讓俄羅斯失去戰略縱深、使得以俄羅斯為假想敵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迫近俄國大門口。檯面上的拜登、普京、哲連斯基、乃至於其他歐洲國家領袖,對於「烏克蘭是否要加入北約」自然各有立場與想法,但烏克蘭民眾到底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以及德國、烏克蘭的學者8年來持續在烏克蘭進行民調(即UCEPSIBIFMOBILISE計畫),結果發現即便在2014年3月克里米亞通過獨立公投之後,烏克蘭人對於「加入北約」的支持度依然是少數(僅3成受訪者贊成);2014年7月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勢力在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跟政府軍發生內戰後,支持者依然只能在4成左右徘徊,不過「反對加入北約」的支持者卻逐漸成為少數聲音。

2019年後,贊成「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民眾明顯開始增加,在俄羅斯去年春天在邊境集結大軍之前,「支持加入北約」的比例甚至衝上過半的56%。烏克蘭民意調查機構 KIIS 去年12月的調查顯示,現在支持加入北約的比例可能高達59% 。參與這項計畫的學者認為,一來這可能反應了烏克蘭民眾對於普京武嚇政策的態度,二來他們發現哲連斯基支持者改變立場的比例最高(因此稱其為「哲連斯基效應」),因此烏克蘭政治人物對北約的態度確實影響了普通民眾的想法。

烏克蘭國旗,背後是基輔著名地標「祖國之母」巨型雕像。(美聯社)
烏克蘭國旗,背後是基輔著名地標「祖國之母」巨型雕像。(美聯社)

克洛斯比指出,正當全世界都在猜測普京是否入侵、何時入侵烏克蘭,基輔表現出來的冷靜卻是顯而易見。正當俄烏邊境戰雲密佈、雙方藉著軍演名義假拔弩張之際,恰巧不巧迎來了西洋情人節。已經相當西化的基輔在這一天也開心過節,除了商店照常營業、一切供貨如常,市中心的獨立廣場(Maidan Square)地下道還擠滿了想趁機賺一筆的花販。克洛斯比說,基輔在2月14日這一天陽光明媚、溫度適宜,絲毫看不出這個國家即將淪於戰火。

雖然基輔人看起來如此鎮定,但是當克洛斯比對他們進行個別訪談,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27歲的歐雷納(Olena)說,在當前的局勢下「最困難的事就是無法從事任何計畫,無論長期短期都一樣」:「因為戰爭隨時都可能開始,我們不會在這個時候搬家,就算去看個牙醫都會三思而後行,因為大家想要盡可能多留點錢在身邊,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工作、有沒有住處、未來需要多少錢才能活下去。」

2022年2月14日情人節,基輔街頭可以看到許多成雙成對的情侶。(美聯社)
2022年2月14日情人節,基輔街頭可以看到許多成雙成對的情侶。(美聯社)
2022年2月14日,在基輔也有許多人給女友準備情人節花束。(美聯社)
2022年2月14日,在基輔也有許多人給女友準備情人節花束。(美聯社)

基輔居民的擔憂當然其來有自,不過並非完全來自俄羅斯的陳兵邊境,更因為幾周來西方極度想從俄方言論、衛星照片、網路影片找出開戰的蛛絲馬跡。美國情報部門今年1月時指出,俄軍只是在等原本泥濘的地面完全凍結,這樣才方便他們的裝甲部隊快速推進;後來又說普京只是在等北京冬奧結束,免得跟2008年的北京奧運對喬治亞開戰一樣,弄的習大大不開心;最後就是這個月初,西方瘋狂緊告俄羅斯的入侵「迫在眉睫」,美國甚至將所有外交人員撤離基輔—然候就是莫斯科在最緊張的時刻宣布「(部分)演習完成、開始撤兵」。

在俄羅斯出生、目前在烏克蘭工作的記者伊凡‧亞柯維納(Ivan Yakovina)表示,雖然他瞭解美國為什麼要這麼積極地打宣傳戰,但他也認為這件事可能腐蝕烏克蘭人對美國政府與西方媒體的整體信任。亞柯維納說,這就像是美國人所說的「狼來了」。克洛斯比指出,美國一直深信俄羅斯動武的可能性更大,最後連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都出面表示「沒有那麼誇張」,希望西方領導人淡化他們的預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