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福兮?禍兮?當台灣邁出了淨零排碳的第一步

2022-02-28 06:50

? 人氣

至於在當前的全球氣候行動的發展上: (相關報導:Towards an Inclusive, Low-Carbon and More Resilient Economy在減碳的企圖心部分,迄今已有代表了全球排碳74.2%的83個國家提交了淨零目標(net-zero target),另有超過450個擁有130兆美元資產之主要的投資機構,已透過格拉斯哥淨零財務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Zero; GFANZ)提出2050的淨零投資組合承諾。此外,在個別企業部分,則有超過2300家擁有高達市值約20.5兆美元的公司,承諾指定其以科學為基礎的減碳目標(2022 action plan)。綜上,顯然當前的全球氣候行動重點已因企業的積極參與,聚焦在落實全球公私部門或機構的減碳承諾上,而如何確保這些行動者落實所謂的科學基礎行動措施能與達成2030之目標相融合,並採行正確之行動來達成其承諾,以及符合盤查所需之透明度等,則成為各國當前的主要工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1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蘇格蘭格拉斯哥(AP)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AP)

至於在落實巴黎協定的幾個關鍵措施部分,雖然目前有151個國家提交了自定減碳貢獻(NDCs) (UN calculates),但也只能在世紀末控制升溫2.5°C,然若能將上述之淨零目標納入,或可達到1.8 or 1.9°C之水平,但仍無法達到1.5°C之目標。論者以為,這種落差主要與澳洲、中國、巴西、俄羅斯及沙烏地阿拉伯僅提出長期淨零目標,而未輔以具體可徵之2030減碳目標有關。故此,格拉斯哥決議特別要求2022年各國應提交新的2030減碳目標,以及2050的長期策略,以利於世紀中葉達到公正轉型的淨零目標。這個要求除攸關填補減碳目標之落差外,並被認為是調和科技發展與企圖心之重要機會。對於台灣而言,自提出淨零路徑以來,一直受到質疑的便是沒有2030何來2050,如今隨上述政府已經表態要重新檢討2030的目標,看來這正是台灣必須填補的最重要一塊氣候行動拼圖。

在財務部分, 除更新總是遲延的1000億美金援助開發中國家承諾的說法為加快2025的達標,並增加調適部分的財務支援要本諸2019的水準於2025倍增之說法外,並無新意,然值得我們注意的則是在COP26啟動的南非公正能源轉型夥伴計劃(South Africa deal)之發展;其中美、英、法、德以及歐盟,共提供85億美元來支持南非擺脫燃煤電力,以利其達成減碳目標與嘉惠南非人民。這個計劃被稱為是前所未有的夥伴計劃(first-of-its-kind partnership);除帶動再生能源之投資,甚至電動車、綠氫之創新發展外,更協助因去煤而受有不利影響之勞工與弱勢族群,達到公正轉型之目的。很顯然的,這種夥伴計劃之倡議,對於未來跨國合作減碳具有積極之意義,而其透過資金挹注來帶動能源轉型與產業創新,同時兼顧公正轉型之模式,將是未來跳脫重複南北對抗僵局之財務爭議的關鍵突破。目前,台灣新提出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的第38條,已詳細針對企業與環團關切之淨化燃煤電廠問題予以法制化,這是邁向淨零願景的必要作為,值得肯定,至於上述南非的個案,則是執政者未來應積極追求的政策共伴效益,值得我們進一步的參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